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辽宁省>

哈达纳喇·玉麟

[清][公元1766年-1833年]

哈达纳喇·玉麟为[清][公元1766年-1833年]

  玉麟(1766—1833年)哈达纳喇氏,字子振,号研农,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六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嘉庆初,三迁为祭酒。历詹事、内阁学士。入直上 书房。历礼部、吏部侍郎,典会试。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加副都统衔,充驻藏大臣,历任左翼总兵、镶白旗汉军副都统,迁左都御史,礼部、吏部、兵部尚书。道光七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充上 书房总师傅,加太子少保。八年,回疆既定,晋太子太保,图像紫光阁。十三年,年老回京,行至陕西,卒於途次。柩至京,帝亲临赐奠,赠太保,谥文恭,入祀贤良祠。
  嘉庆朝履历嘉庆十二年(1807年)年,督安徽学政,调江苏。嘉庆十六年(1811年),兼右翼总兵。坐吏部铨序有误,夺职。未几,授内阁学士,兼护军统领、左翼总兵,迁户部侍郎。嘉庆十八年(1813年八月),车驾自热河回跸,迎至白涧,先还京。会林清逆党犯禁门,率所部击捕;坐门禁懈弛,褫职。嘉庆十九年(1814年),予三等侍卫,赴叶尔羌办事。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加副都统衔,充驻藏大臣。历左翼总兵、镶白旗汉军副都统,迁左都御史,礼部、吏部、兵部尚书。道光朝履历出伊犁道光四年(1824年),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六年(1826年),回疆乱起,西四城皆陷。阿克苏办事大臣长清独能固守却贼,先由玉麟论荐,诏特嘉之,赐花翎。七年(1827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充上 书房总师傅,加太子少保。八年(1828年),回疆既定,晋太子太保,绘像紫光阁。上方廑顾西陲,以玉麟悉边务,九年(1829年),特命出为伊犁将军。疏言:“浩罕将作不靖,请缓南路换防。阿坦台、汰劣克屡请投顺,包藏祸心,添巡边兵以备御。伊萨克忠勇能事,责令乘机谋之。近夷布呼等爱曼恭顺,重赏以固其心,则卡外动静俱悉。”诏如议行,并令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札隆阿为之备。札隆阿误信汰劣克等,不之疑也。
  平叛乱道光十年秋(1830年秋),安集延果引浩罕内犯,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塔斯哈率兵出御,遇伏陷殁。札隆阿将弃城退守阿克苏,玉麟急疏闻,请责长清等速筹粮储,哈丰阿速进攻,发伊犁兵四千五百名,令容安率之赴援。容安至阿克苏,与长清议,中途有朵兰回子梗阻,令哈丰阿、孝顺岱由和阗草地进兵。玉麟疏劾曰:“喀、英两城被困两月,贼势尚单,易於援剿,由大路直赴叶尔羌,二城之围自解。迂道和阗,须一月方至,贼势渐厚,哈丰阿军未必得力。阿克苏现集兵不下万人,仅以三千人绕路进发,留兵坐糜饷粮,实属非计。札催十数次,该大臣等始以粮运迁延,后又称蒙兵、民遣皆不足恃。计程裹粮二十日足用,后路转运已源源而来。前年克复四城,民遣得力,浑巴什河之捷,土尔扈特出力较多。近日璧昌以少胜众,岂沿边零匪转不能就地歼除?请将长清等严行申饬。”上韪其言,仍促哈丰阿进兵。及长龄督杨芳、胡超等大兵至喀、英二城,贼已远遁。玉麟疏言:“贼势涣散,现调官兵不止四万,月需粮万五千石,运费十馀万两。请停止续调四川、陕、甘兵,并饬回疆各城采买粮饷,较之戈壁转输,节省不止倍蓰。”从之。
  初张格尔之就擒也,回子郡王衔贝子伊萨克实诱致,诸夷忌之,乱起,兵民谋劫掠,事泄,诛首犯,逐流民。怨者譌言伊萨克通贼,遂围劫其家,并杀避乱回众二百馀人。札隆阿不能制,反附和劾囚之。玉麟以伊萨克身膺王封,助乱得不偿失,子孙在阿克苏,家业在库车,岂无顾虑?疏陈其可疑,命偕长龄会鞫,得札隆阿惧罪欲杀之以掩迹,及委员章京等捏奏迎合诬证状,札隆阿以下坐罪有差,复伊萨克爵职,回众大服。时诸臣议回疆事宜,玉麟上疏曰:“阅固原提督杨芳添兵招佃奏稿,称四川总督鄂山有请西四城改照土司之议。伏思回疆自入版图,设官驻兵,不惟西四城为东道藩篱,南八城为西陲保障,即前后藏及西北沿边蒙古、番子部落,皆赖以巩固。若西四城不设官兵,仅令回人守土,诚恐回性无恒,又最畏布鲁特强横,转瞬即为外夷所有,则阿克苏又将为极边矣。其迤东之库车、喀喇沙尔、吐鲁番、哈密等城,必至渐不安堵。以形势论,唇亡则齿寒;以地利论,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三处为回疆殷实之区。舍沃壤而守瘠土,是藉寇兵而赍盗粮也。杨芳所谓守善於弃,实不易之论。至请将喀什噶尔参赞移迁阿克苏,殊非善计。该处幅员狭隘,不足为重镇。且距喀城二千里,有鞭长不及之患。其所陈招佃通商各条,则为治边良法,请用之。”於是诏发长龄密陈十条及中外奏议,交玉麟悉心筹画。
  卒于途道光十一年(1831年),偕长龄会疏,上定以参赞大臣移驻叶尔羌,暨善后诸政。十二年(1832年),事定,回伊犁,调剂番戍官兵以均劳逸。惠远城南濒河,定岁修之例;以待种之地租给回民,收租充兵食,并为赡孤寡备差操诸用。拓敬业官学学舍,创建文庙。宣宗特颁扁额以重其事,边徼士风渐蒸蒸焉。十三年(1833年),命回京,以特依顺保代之。行至陕西,卒於途次。上闻震悼,优诏赐恤,赠太保,入祀贤良祠。柩至京,亲临赐奠,谥文恭。伊犁请祠祀,允之。
同年(公元176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3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