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怀化市> 沅陵人物

金山

[公元1911年-1982年]

金山为[公元1911年-1982年]

金山
  金山(1911—1982),原名赵默,字缄可,祖籍湖南沅陵,随父辈迁居江苏吴县(今苏州)。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调到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组织并领导光光剧社、曦升剧社、淞声剧社(又名蓝衣剧社)、无名剧人协会等进步戏剧团体。1935年起,先后和章泯、王莹等创办和参加了东方剧社、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四十年代剧社,开始重视表演艺术、导演艺术的理论与技巧研究,参加演出和主演的话剧与电影有《娜拉》、《钦差大臣》、《生死恋》、《赛金花》、《夜半歌声》、《狂欢之夜》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副队长,后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文艺组负责戏剧、电影工作。1938年,组织中国救亡剧团赴东南亚,向海外华侨进行抗战宣传演出。1939年春到达香港,以新中国剧团的名义导演和主演《塞上风云》,以旅港剧人协会的名义导演和主演《马门教授》。1942年,在重庆主演了郭沫若创作的名剧《屈原》,赢得了很大成功。以后,参与筹组了中国艺术剧社,任总干事,演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剧目,成为大后方一个坚实的进步戏剧文化阵地。1946年,到东北接收伪满映电影厂,编导、拍摄了影片《松花江上》,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杰作。1949年,调至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任副院长,后兼任总导演。先后扮演了《保尔·柯察金》中的保尔、《万尼亚舅舅》中的万尼亚、《红色风暴》中的施洋;导演了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田汉的《丽人行》、《文成公主》,陈白尘的《纸老虎现形记》,姚仲明的《记忆犹新》等。1978年调到中央戏剧学院,次年任院长。1982年兼任电视剧艺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等。一生主演和导演的话剧共40多部,被誉为“话剧皇帝”,主演和导演的电影各5部,创作和改编的话剧、电影剧本15部,还撰写了数十万字有关戏剧、电影的表演、导演艺术论著。
  来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