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嘉兴人物

黄宛

[公元1918年-2010年]

黄宛为[公元1918年-2010年]

  黄宛同志生平(1918-2010)
  中国现代心电学奠基人、我刊名誉总编黄宛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2月28日9时15分不幸逝世,享年91岁。
  黄宛教授逝世的消息传来,全国心电工作者无比悲痛,在京心电学会的同志们来到黄宛家中,代表心电学界的同仁们,向黄宛亲属表示最沉痛地哀悼,在悼念薄上写下了“一代宗师黄宛教授永垂不朽”。
  黄宛教授,浙江嘉兴人,1918年9月8日生。194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7年赴美国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心肺功能研究室和芝加哥迈可瑞斯研究所从事心肾病学研究。1950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心肾组组长、历任内科副教授、教授;1958年10月任阜外医院心脏内科主任;1966年3月调入解放军总医院工作,历任南楼临床部副主任兼老年心内科主任、专家组成员。
  黄宛教授对医学事业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业绩,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50年8月,黄宛教授放弃美国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并将心电图“单极导联”的原理和应用带回国内,在艰苦条件下奠定了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技术。1953年,黄宛教授在我国首次成功将右心导管检查技术用于心脏病的临床诊治,并积极在全国推广普及右心导管技术和知识,奠定了现代心脏病介入诊治技术的基础。1962年,黄宛教授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的《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炎症狭窄》是国际上第一篇对该疾病的报导。1966年黄宛教授创用的加压给氧法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得到国际公认。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他培养的许多学生也已成为我国心血管专业著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黄宛教授是中国现代心电图学的奠基人,他主编了《临床心电图学》、《临床心电图谱》等书籍。特别是《临床心电图学》六次再版,成为我国广大心脏病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公认的经典的心电图学专业著作,代代相传。黄宛教授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心电图工作者和许多出类拔萃的心电学专家,桃李满天下。他为我国的心电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医学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其人勤奋好学,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生涯中,热爱临床,热爱病人,强调贴近病人,并率先垂范。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他总是守候在病人的床旁,甚至亲自给病人测血压。他强调物理检查的重要性,强调心脏听诊的训练,对业务精益求精,练就了精湛的医术。他始终注意追踪国内外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新事物的接受很快。他对病人如亲人,不论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一视同仁。,
  黄宛教授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他长期担任中央-的保健工作,为我国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黄宛教授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军队、热爱总医院;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他严于律己,有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原则性;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诲人不倦;他公道正派,生活俭朴,淡泊名利,任劳任怨,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高度自觉的政治觉悟和对人民、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黄宛教授1954年荣立二等功,1963年获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友谊勋章1枚,1969年获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勋章1枚,1985年获中央保健局颁发的荣誉证书。1990年获国家卫生部一等奖,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解放军总后勤部评为“一代名师”。黄宛教授曾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全军心血管病学会、《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内科》杂志(英文版)和《中华心血管杂志》等社会学术团体中担任要职。
  黄宛教授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忠诚奉献的一生,是为军队医疗卫生事业奋勇拼搏的一生。
  黄宛教授的逝世,对中国心电学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和发扬黄宛精神,把中国心电学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黄宛教授永垂不朽!
  首席医学网
同年(公元191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