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石家庄市> 平山人物

韩增丰

[公元1915年-1943年,抗日英烈]

韩增丰为[公元1915年-1943年,抗日英烈]

  韩增丰(1915―1943),字光宇,1916年出生,河北平山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8区队区队长。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1916年出生于河北省平山县观音堂乡湾子村。这是一个距县城100多公里的、被大山封闭的小山村,居民大部分是外地逃荒来的贫困百姓,没有文化,靠刨山坡荒地为生。韩增丰的祖辈来到这里较早,家庭生活相对富裕。父亲韩永年是一个性情豁达的开明人士,出资建立了一所小学,使韩增丰等同龄人能够象山外孩子一样学习知识。学校教员虽然只有一个,但却是一位思想进步又有知识的共产党员。[2-3]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秋,入山西军官学校,毕业后在阎锡山部队任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县,任冀西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后任晋察冀四分区第八支队支队长。1939年冬,率队于洪子店伏击日军,歼敌数十名,继而又拔敌上庄村据点,毙伪军12名,俘伪军3名,缴枪18支。1941年冬,率队奇袭大郭村日军飞机场,炸毁敌运输机2架,缴获10余部电话机,俘敌30余名,并夺取日军准备运往日本的大批棉花,解决了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冬装问题,获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嘉奖。1943年冬,所部于行唐县宋营遭日伪军包围,率部分人员突出重围。时已负伤,再度冲进敌人包围圈内,指挥战士与敌拼杀,掩护未突出重围者转移。后发现老百姓尚在敌阵,又率部营救群众。于激战中牺牲。时年28岁。
  主要事迹
  1933年5月,为反对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签定,第七中学进步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掀起学潮。韩增丰积极参加了这次学潮,但遭到国民党的残酷镇压,所创办的《晓报》也被查封,苦干社被强制解散。他弃笔从戎,考入太原军官学校,毕业后在阎锡山部任排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10月,韩增丰率部参加抵抗日军的茹越口战斗,因作战勇敢被提拔为连长。然而,国民党军的节节败退使他感到其腐败无能,决心易帜投奔八路军,只因消息走露事败。他被迫离开国民党军队,回归故里,准备自拉队伍,抗战到底。韩增丰的父亲时为地方保卫团团长,非常支持儿子的抉择,毅然把人、枪及其指挥权交给儿子,并把自家的10石小米拿出来做给养。由于韩增丰带兵有方和当地群众对抗战的热情支持,这支队伍很快发展到160多人。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军区成立,周建屏奉命在平山县成立了第四军分区。韩增丰出自对共产党的热爱,在父亲的支持下,率部集体参加八路军,被编为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游击第二大队。韩增丰被任命为大队长,平山县第一任县委书记李谨亭担任该大队教导员。不久,部队再次改编为第四军分区第八大队第三中队,大队长和教导员仍然是韩、李二人。韩增丰的父亲则在县抗日政府选举中,连续被选为县议会议员。
  韩增丰由此感到了党的信任和重视,工作积极,作战勇敢,创造了许多成绩。
  石家庄市是日军侵略华北的大本营之一,一直由第一一○师团驻守。于底是石家庄市近郊的一个大镇子,也是日军的一个重要仓库所在地,重兵把守,戒备森严。韩增丰敢于虎口拔牙。1938年1月的一个夜晚,他率领刚刚组建起来的一个连和运输队,在夜幕下悄悄进入于底镇,消灭了看守仓库的一小队日军和一中队伪军,将日军仓库里的军用物资全部搬入百里之外的根据地,使驻石日军大为震惊。日军尚未清醒过来,韩增丰又率部袭击了石家庄飞机场,烧毁飞机十余架,将日军存放在机场的大批棉布运回根据地。不久韩增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日军驻石部队第一一○师团长桑木崇明中将却因连连失利被罢免职务。韩增丰被日军称为“活张飞”、韩疯子、韩猛子。伪军则更是闻风丧胆,任其部队从炮楼下自由通行。
  韩增丰-连捷,更加坚定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作为军人,他深知“将军难免阵上亡”的道理,为了不牵扯自己的精力和连累他人,果断地和结发妻子办理了离婚手续。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战和带兵中,率领的部队每年都在军区-检阅中排列在首位,并且驻守根据地最前沿。1938年,他率部到和日军的秋野中队仅一条小溪之隔的平山县温塘镇。当年12月,上级决定歼灭秋野中队,解放温塘镇。韩增丰便挑选了40名精干的队员,装扮成给日军送慰问品的老百姓,对敌人进行突然袭击,一举歼灭了秋野中队,解放了温塘镇。次年3月,晋察冀第四军分区扩展壮大,由原来的3个大队扩编为两个团和两个游击支队,平(山)、井(陉)、获(鹿)3县游击支队为其中四大主力之一,增丰担任了副支队长。他率领部队屡次将正太、平汉铁路切断,使这3个县敌人的炮楼形同虚设,使小股日军根本不敢出头。韩增丰的部队成为名符其实的主力,打的全是正规战,只打日军正规部队和铁杆汉奸。
  1941年2月,上级决定派韩增丰到第二军分区协助开辟根据地。当时,广灵县城东边炮台驻守着日军的毛驴中队,中队长毛驴凶狠残暴,-烧杀,无恶不作。韩增丰到任后,首先选中毛驴为打击目标。他听说大营村一个地主要给儿子办婚事,就通过当地党组织给这个地主做工作,邀请日军参加婚礼。娶亲那天,韩增丰兵分两路,一路亲自带领混在宾朋之中参加婚礼,一路潜伏于日军炮楼附近。毛驴带领几十名日军大摇大摆地赶来赴宴,架上机枪喝酒,刚端起酒杯就被韩增丰一枪击毙。韩增丰得手后,立即指挥全体官兵投入战斗。与此同时,另一路也攻入敌炮楼。部队将一个中队的180名日军全部消灭,迅速打开了广灵县的抗战局面。
  就在这年,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主力部队已扩展为3个团、两个区队,韩增丰也由第二军分区调回,担任第八区队区队长职务,率部驻守井陉县赵庄岭村。接任桑木中将担任第一一○师团长的饭沼守中将闻讯,害怕他对井陉煤矿构成威胁,便指使驻守井陉县的部下和他谈判。韩增丰接到邀请信后,许多同志不同意韩增丰亲自前去,但韩增丰认为这是一场心理战,自己如果不去,便会使一些汉奸产生韩增丰不过如此的错觉;自己如果大胆前往,便会使汉奸甚至日军胆寒。他毫无畏惧地答应了日军的邀请,带领两个警卫员到达谈判地点——井陉县贾庄镇。日军官传达了饭沼守的意见:“如想继续带兵可担任石家庄警备司令,如想发财可得井陉煤矿一半利润。”韩增丰让他转告饭沼守:“煤矿是我们中国人的,你们没有权力开采;我带兵是为了打垮你们;你们不必搞什么鬼花样,有本事就在战场上见。”说完之后,扬长而去,演出了一场“单刀赴会”,重挫了日军的士气。日军的攻心战术失败后,恼羞成怒,改以重兵围攻,从三面进攻赵庄岭村。韩增丰早已料到敌人这一手,沉着迎战,除了留少数人在赵庄岭诱敌外,把大部队拉到外围伏击日军,在日军进入伏击圈后,四面出击,经一天激战,毙敌300余人,俘虏70余人,缴获战马百余匹。
  饭沼守的心理战和实战全部失败,对韩增丰望而生畏,1942年在对抗日根据地“扫荡”、“蚕食”接连受挫后,终于步桑木之后尘而被免职,师团长职务由林芳太郎接替。
  第八区队名声大振。这个区队名义上是团级,实际上兵力只有一个营,但是区队长具有根据情况指挥调动当地几个县游击支队的权力,韩增丰的军事才能因此而得以充分发挥。他根据日军在平山、井陉、获鹿、行唐、灵寿、新乐、正定等7县的分布情况,有计划地端掉了一些炮楼,控制了一些炮楼,使里边的汉奸“身在曹营心在汉”。
  1943年秋,敌人纠集日伪军4万多人,对北岳区连续进行残酷“扫荡”。在这次反“扫荡”中,韩增丰负责保卫行唐、灵寿两个县机关干部的安全。这天,他们宿营属于行唐县的宋营村。10月11日晚,第一一○师团包围宋营后,韩增丰果断地做出了突围决定,率领区队干部战士接连四次往外送机关干部,如入无人之境。
  不幸的是,韩增丰在重返宋营村成功地解救完最后一批地方干部突围时,中弹壮烈牺牲。
  听到韩增丰的死讯,林芳太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来到韩增丰牺牲的现场,在几道手电光的照射下,看到了倒在前边柿子树下的韩增丰:他的上身爬伏在一个碾盘上,脊背上两个弹洞在淌血,一支手枪和一柄日军战刀在脚下,身边是几个八路军官兵的遗体。林芳太郎缓步向前走去,想亲自看看这个对手的真实面目。几个军官急忙走在前边带路,并抢先去搬动韩增丰的身子,想让他的面孔朝天。就在这时,韩增丰突然站立了起来,丢出一颗手榴弹。林芳太郎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看见眼前闪起一团火光,耳边传来一声巨响,身边掠过一股强大的气流,四周几个军官和卫兵被抛向空中又落于地面,自己也被这股气流推倒在地。硝烟散去,林芳太郎被后边的军官搀扶起来,目光再次转向韩增丰,只见他仰面朝天倒在地上,脸上浮现着满意的微笑。这时候,林芳太郎才意识到韩增丰刚才只是受了重伤,在坚持着等待这最后的一击。林芳太郎看到这一壮烈场面后,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感叹:“刑天!”
  刑天在中国远古神话中,是一位无头的英雄。《九歌·国殇》中说他“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林芳太郎出于对韩增丰的敬意,让军医擦洗了韩增丰的遗体,以绷带缠裹之后,盖上了一条毛毯,并悄然退兵。
  人物纪念
  韩增丰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在抗日根据地内引起了巨大反响。军区领导破例授予他上校军街,追赠战斗英雄称号。人民政府一度将他的故乡以他的名字命名,观音堂乡改为光宇乡,湾子村改为光宇村。1944年11月16日,在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晋察冀边区军民在他的家乡为他建起了一座颇为壮观的烈士墓:占地面积288平方米,石砌墓位于4平方米的石台上,高515米,宽34米,5层收顶,墓前立碑一座,碑文500余字,简要地介绍了烈士一生和晋级上校、追赠战斗英雄的经过,有挽联一副:“磁河边洒热血寒林啼鸣数行泪,湾子里哭英魂长空归雁几度书。”解放后,人民政府在石家庄建立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将一些级别较高、影响较大的烈士遗骨集中安葬此园。韩增丰的灵柩移往此园,但是在他的家乡的这座烈士墓依然保留。文艺工作者则根据他的生平,创作了《韩猛子传奇》、《战神》、《巧计破温塘》、《花狸虎大闹灵寿城》、《朱食村大血战》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在烈士牺牲50多年后的今天,韩增丰勇敢抗战的故事还一直在石家庄、平山、获鹿、井陉、灵寿、行唐、正定、新乐等地流传。在民间传说中,韩增丰是民族英雄,是神仙化身,是太行山中一座永远屹立的高峰。
  1951年,晋察冀军区第四分区追认他为战斗英雄 ,并将遗体迁葬到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