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吉林省> 长春市> 农安人物

朱鸿勋

[公元1899年-1940年]

朱鸿勋为[公元1899年-1940年]

  朱鸿勋(1899—1940),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三军中将副军长兼第一三○师少将师长,追晋陆军中将。
  字柏亭。1899年出生于吉林省农安县。儿时曾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东北讲武学堂第六期毕业后,入张作霖的奉军,历任连长、参谋长、营长。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军炸死,东北政局错综复杂。张学良等挫败各种阴谋,稳住局势,并以民族利益为重,于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即日起“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30万奉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一部分编为东北国防陆军,一部分编为各省边防军。精明强干、遇事沉着的朱鸿勋相继在东北军中担任第四旅的团长、独立第十旅的团长、第一一○师团长、第一三○师师长,后因治军有方,声誉斐然,晋升为第五十三军副军长兼第一三○师师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忠实执行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东北军大部不战而退,短短4个多月,东北沦陷。1933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拉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时任第一三○师师长的朱鸿勋也参加了长城抗战。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富有爱国心的朱鸿勋多次对其带领的一三○师官兵灌输这样的道理:打了胜仗别骄傲,打了败仗别气馁,要有爱国之心,誓死不当-奴,发愤图强,就可转败为胜,收复失地,打回老家去。卢沟桥事变后,第五十三-战于河南、山西、湖北等地,完成迟滞日军沿平汉线南犯的任务。朱鸿勋严谨布阵,临危不惧,虚心纳谏,不为寇慑,为稳定军心、稳住战局做出了贡献。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第五十三军奉命驻守三溪口,一三○师担任保卫湖北通往湘、鄂、粤的要道———阳新(今湖北东南部)的武汉外围防御任务。日军精锐部队博田混成支队相当于一个旅团,恃其陆空优势,猛烈攻击,企图一举突破中国军队防线,切断粤汉路,使守卫武汉的军队无路可退。一三○师官兵多为北方人,乍到江南地区,水土不服,患“打摆子”的人占1/3,战斗力明显下降。师长朱鸿勋也身染疾病。在这种紧张危急的情况下,朱鸿勋无丝毫退却之心,带病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在三溪口、花犹树、双岗口一带与敌人作战7昼夜,为武汉守军撤退赢得了宝贵的7天时间。
  从1939年春至1940年末,朱鸿勋率一三○师担任江、湖防务任务。期间,虽没有打过大仗和硬仗,但常常小部队主动出击,在江北一带肃清小股敌伪,袭击洞庭湖东岸的城陵矶、白螺矶等数个敌人据点等,甚至威胁到粤汉路上日军的重要据点岳阳,给予敌人以一定程度的打击。1939年末,朱鸿勋派三八九团副团长魏宏烈率一个加强营到洞庭湖东岸袭击敌人,战果较丰。
  朱鸿勋师的顽强抗战,激怒了敌人,开始对中国军队实施报复。1940年12月29日,日军出动数架飞机轰炸藕池口一三○师前方指挥部,朱鸿勋一面指挥对敌作战,一面照顾别人进入隐蔽部。突然,一颗炸弹击中了蹲在散兵坑里的朱鸿勋师长,夺去了他年仅41岁的生命。朱鸿勋牺牲后,一三○师部专门召开追悼会,国民革命军参谋总长兼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亲临吊唁。因战事原因,朱鸿勋的遗骨被掩埋于重庆南山复兴村(今日黄桷垭镇新力村)。1941年3月,追晋为陆军中将。
  2005年8月,重庆三峡博物馆自文物商贩手中购得刻有国民政府陆军第五十三军副军长朱鸿勋的生平事迹的石碑。该碑的墓表系由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万福麟撰文,由时任国民政府农工总长、中东铁路督办、国民参政会参政莫德惠篆额。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