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人物

蔡升熙

[公元1906年-1932年]

蔡升熙为[公元1906年-1932年]

  蔡升熙
  (1906—1932)
  蔡升熙,字旭初,曾用名申熙、升喜、刘辑明等。湖南醴陵县人,1906年2月12日生。童年上私塾,13岁在永龙庵高级小学毕业。后在族人的资助下考取了醴陵中学。1924年春,同左权、张际春等到广州进入讲武学堂,5月该学堂合并于黄埔军校,蔡升熙亦随之编入第一期第六学生队。他经常听周恩来,恽代英等讲课,在陈赓、许继慎等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思想觉悟提高很快。是年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被分配到黄埔军校教导团担任下级军官。后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营长。先后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等战斗。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蔡升熙退出第1军,调至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任营长。参加了北伐。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蔡升熙根据党的指示离开部队,返回湖南从事武装农民的工作。斗争受挫后,回到武汉,在贺龙的第20军第2师任团长,8月参加了南昌起义,战斗中,他率领部队包围敌卫戍司令部,利用夜幕展开攻击,迫使敌军缴械投降。起义军撤离南昌后,蔡升熙调任叶挺部第11军第24师参谋长。部队在汤坑、揭阳等地遭国民党军围攻被打散,他辗转到广州。不久参加了由叶剑英等领导的广州起义。1928年春,蔡升熙到上海,在周恩来主持的军事委员会工作,后被派到南昌,任中共江西省委军委书记。在-中,他积极开展地下 工作,和赵醒吾等一起争取了罗炳辉在吉安起义。鉴于他在南昌身份已暴露,党又改派他到东固革命根据地担任游击队第一路总指挥。很快他便组建了江西红军第2、3、4团,后来与罗炳辉的第5团合编成立红6军(后改红3军)。为了配合湘赣边区的反“围剿”,他带领部队西渡赣江,攻占峡江县,红军得到了大量物资和装备的补充。战斗结束不久,蔡升熙去上海党中央开会,并留在军事委员会工作。1930年6月,中央军委在武汉成立长江办事处,蔡升熙被调任长江局军事部长,后赴鄂东南开展武装斗争。9月他指挥阳新县沿江游击大队和红8军第4第5纵队连续出击:打宿松、攻六村、战广济、下漕河、取英山,-皆捷。10月16日,在黄梅县考田山冲关祥村成立工农红军第15军,蔡升熙任军长,陈奇任军政委,红15军经过整训后,再次出击攻打梅县,夜袭蕲春,东进皖西。后将英蕲独立1师第5团正式编入该军。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蔡升熙和陈奇决定率领部队离开蕲(春)、黄(梅)、广(济)地区,北进与红1军会合,在豫皖边攻打金家寨时,由于情报失准,部队受损,后转移到南溪,传达了党中央关于红15军与红1军合编为红4军的决定,部队遂向麻黄地区西进。这时蒋介石调集9个师约10万人,从四面向鄂豫皖根据地猛扑。红15军经过长途转战到麻黄后,已是人困马乏,仅有千余人 。但在蔡升熙的指挥下,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避敌锋芒,攻其虚弱,于12月16日首先攻占黄安城西河口镇,下旬又在七里坪同10倍于己的敌军激战两昼夜,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掩护了鄂豫皖特委机关安全转移。1931年1月上旬,蔡升熙等率领红15军。在鄂东北的神福田河与红1军会师,合编为红4军、邝继勋任军长,徐向前任参谋长,下辖两个师,蔡升熙任第10师师长,许继慎任第11师师长。1月下旬,红4军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以第10师围攻麻城磨角楼据点,歼敌夏斗寅部一个营,缴 数百支,从而调动了国民党军第13师4个团的兵力来援,红11师予以迎头痛击。接着蔡升熙又率领红10师围攻光山县南部敌之据点新集,用坑道作业爆破攻城,全歼守军千余名。是年2月,中共鄂东皖特委和军委正式成立,蔡升熙任特委委员,军委副主席。为了彻底打破敌人的“围剿”,特委决定发动新的攻势。旋即红11师向平汉线出击,先后袭占李家寨和柳林车站。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急调岳维峻第34师反扑,当国民党军进至孝感双桥镇时,蔡升熙指挥所部协同红11军乘其立足未稳,分别从50里外奔袭,先歼岳部1个团,后在预备队的支持下发起总攻,占领双桥镇,活捉师长岳维峻。战斗中,蔡升熙被敌机 打中右臂和左腿,因伤势严重,医疗条件差,致使右臂成残。
  蔡升熙负伤离开红10军后,先后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监察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代主席,彭(湃)、杨(殷)军政学校校长等职。1932年7月,红25军在霍丘遭国民党军徐庭瑶部进攻,几乎全军覆没。蔡升熙受命于危难之中,接替了红25军军长之职,重整队伍后,迅速投入到第四次反“围剿”的斗争中。10月8日,他指挥部队在河口至冯寿二一带阻敌,激战两昼夜,打退敌人多次冲锋。10月上午,部队三面被围,情况十分危急,下午他命令部队向新阵地转移,自己率领小分队阻击断后,警卫员见敌人快扑到眼前,几次要求他撤下火线,他坚定地说:“队伍还没撤到安全地带,我不能走!”就在这时,一颗 射进了他的小腹,但他咬着牙支持指挥,直到昏死过去。战斗结束后,徐向前、曾中生、王树声等来看望他,他疼得不能说话,只能用深情而坚定的目光望着这些并肩战斗的战友,然后慢慢闭上眼睛……牺牲时,年仅27岁。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