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日照市> 岚山人物

卜祚光

[清]

卜祚光为[清]

  卜祚光,日照丁家皋陆人(现属日照市岚山区后村镇),字凝子,又字筼谷,生卒年代不祥。清朝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考中进士(二甲),入翰林院定为庶吉士,又授为编修;曾出任延安守备、榆林兵备道、潼商兵备道等地方官职。以后,调升按察使,他以回家奉养父母为理由拒任,辞官回乡,居住在皋陆别墅,直到离世。
  卜祚光为官时期,政绩显著。任延安守备时,他考察官吏,体恤百姓,储备军粮,将昔日积弊全部清除。任榆林兵备道时,他认识到各民族的团结是安定边境的重要因素,对边疆汉族、蒙族居民之间积累多年的官司,认真调查研究,一一合情合理地予以解决。任潼商兵备道时,在整治军备的同时,还大力张贴宣传户部税收法规,对那些冗杂的捐税,一概宽免,促进了商品流通。商人为他立碑建祠,-。在金川(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南)动荡不安定的时候,他又积极筹措粮饷,及时供给军队。
  他正直豪爽,廉洁奉公,才高多能,深受朝廷器重和百姓爱戴。他总是堂堂正正做人,决不奉迎巴结,更不奴颜婢膝。据传说,卜祚光在翰林字时,有一回乾隆旁皇后召见他。卜祚光参拜毕,肃立听命,皇后见他器宇非凡,赞道:“宫里如果有这样的太子那该多好!”此时此刻一般要跪拜谢恩口称“儿臣”的。卜祚光却肃立,低头不语。皇后认为他没听见,就又大声说一遍。卜祚光仍无反应。皇后用更高的声调又说了一遍,卜祚光仍不跪拜谢恩。最后,皇后哼了一声说:“你回翰林院做你的小翰林去吧!”卜祚光谢恩退出。据说卜祚光拒任按察使(管司法的正三品官)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无法同和珅打交道。当时和珅贪赃枉法,劣迹昭著,但权大势大,无人敢碰他。当按察使,若执法如山,势必触犯和珅,其结果会打虎不成反受其害,若徇私枉法,对上则有负于朝廷,对下则有愧于百姓。权衡一番之后,他还是激流勇退,辞官回乡。
  卜祚光善于著文,有《尔雅书屋遗稿》藏于家;工于书法,能融欧(欧阳询)、颜(颜真卿)于一体,而又出神入化。他书写的字流传广远,人们争相临摹。
  卜祚光的父亲卜宁一,乾隆四年(1739年)二甲进士,初居住日照县城北门里(城隍庙后),后迁居丁家皋陆。据说,卜宁一少时家贫,到入学年龄却无力念书,只好卖“火子”(中间起鼓的锅烙小饼)帮助家庭生活。一日,他去县衙卖“火子”巧遇县官要问官司,便避于大堂外看热闹。退堂时,县官猛一抬头望到奎山,顿时诗兴大发,即吟出“奎山如笔架”的上句,但下句一时再未想出。这时,卜宁一脱口和出下句:“东海似砚池。”县官大惊,想不到一个卖“火子”的小小孩子竟有如此大才,经询问,便资助卜宁一家庭,让卜宁一开始上学。卜祚光的母亲原是名门闺秀,姓氏不祥。据说卜宁一和卜祚光父子俩先后做过潼商兵备道,而卜祚光的母亲,婚前曾跟随她父亲到潼关任所为小姐,婚后跟丈夫卜宁一到潼关官邸为夫人,以后又随儿子卜祚光到那里为太夫人,共三次潼关道,一时被传为美淡。(曹树农李其宏)
  来源:岚山区人民政府


  后村镇   日照市岚山区后村镇地处岚山区北部,陆域总面积 125 平方公里,辖 61 个村,总人口 5.9 万,是省政府确定的“小城镇建设中心镇”。 后村镇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温润宜人,是旅游、避暑、度假的理想场所。年平均气温12.6℃,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 后村镇经济基础雄厚,产业结构布局合理。特色农业初具规模优势,已形成茶、果、桑、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