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神木人物

张秀山

[公元1911年-1996年]

张秀山为[公元1911年-1996年]

  张秀山(1911-1996),陕西神木人。早年就读于榆林中学,带头参加学生-,曾任佳县同乡会领导人。
  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被中共陕北特委派到宁夏、甘肃从事 工作。
  1932年参与领导甘肃靖远兵变,成立陕甘红军游击大队,任大队长。同年秋去上海,入党中央训练班受训。随后返回被派到红二十六军工作,先后任连长、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中共第四十二师党委书记等职。
  1933年10月担任中共陕甘边特委书记。参加创建巩固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扩大红军的艰苦斗争。
  1935年2月调任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政治委员,5月改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同年秋担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供给部部长,参与领导发展扩大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和反“围剿”斗争。因受“左”倾领导者错误处理,同刘志丹等被拘禁。10月中共中央与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获释,调任红军学校政治教员。
  1936年3月任中共神府特委组织部部长、红军神府独立师政治委员。不久担任中共神府特委书记兼神府军分区司令员及政治委员,被选为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委员,领导加强神府地区各项建设。抗日战争初期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第三期九队队长。结业后历任中共神府特委书记兼神府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共绥德特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党校教务处主任等职。参加巩固建设陕甘宁边区抗日后方基地的组织工作。
  1943年1月参加西北局-会议,与高岗保持高度一致,赞同高岗关于西北红军历史和西北革命史的观点,积极参加对阎红彦和吴岱峰等人的批判,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和重视,是因此受到表扬奖励的22名领导干部之一,毛泽东亲笔为其题词以示褒奖。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出席了大会。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到东北,历任东北支队政治委员兼干部团政治委员,中共松江省委书记兼松江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兼辽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部长、秘书长,中央东北局第二副书记兼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参与解放东北的组织领导工作和恢复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书记兼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辽宁省盘山农场副场长,辽宁省农垦局副局长,沈阳农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在中共第十二大、十三大上连续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49年10月至1954年4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务委员、秘书长(至1950年8月),兼东北局组织部部长(至1953年4月);1950年4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1950年5月至1953年1月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8月至1952年12月兼任东北局职工委员会书记;1950年9月至1954年5月兼任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1952年10月至1954年4月任东北军区党委常委;1950年12月至1952年4月任东北军区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1年9月至1954年4月兼任东北局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东北局党校校长(至1953年4月);1952年8月至1954年4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二副书记;1952年10月至1954年4月任东北军区党委常委;1953年1月至1954年8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后调任辽宁省盘山农场副场长、辽宁省农垦局副局长、沈阳农学院副院长。
  1979年2月至1982年5月任国务院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后任国务院农研中心顾问、中央政党工作指导委员会专职委员等职。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上连续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6年8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