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张徳秀

[公元1894年-1947年]

张徳秀为[公元1894年-1947年]

  张徳秀(1894-1947),号雪山,韩国黄海南道结城人。韩国独立运动家、政治家、教育家、学者、媒体人士。
  1894年12月10日生,出身贫苦家庭。幼年家境穷困,未能得到正规高等教育。
  1903年,10岁,其胞兄张德俊在南浦学校任讲师,带其上学。后升入黄海道海州延禧普通学校。毕业后,在黄海南道南浦镇制片公司任职,但与上司医生冲突,旋即辞职。
  1911年9月,经朝鲜总督府詹姆士文官考试(任官文试制)合格,被朝鲜总督府聘用为判任官。
  1912年,辞职,赴日本留学。同年秋,入日本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进修。
  1913年,进早稻田大学政经系就读。在日留学期间,与申翼熙、金性洙、宋鎮禹结成密友,直至去世。
  张徳秀善雄辩,1915年日本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其“东方和平与日本民主主义”演讲获一等奖。
  1916年春,与金明植、金性洙、崔益俊、黄觉等人秘密创立地下政党新亚同盟党。7月,早稲田大学毕业,归国,在朝鲜总督府任职,与金性洙、宋鎮禹、李光洙等人参加独立活动。
  1917年,独立活动,受当局镇压,逃到中国上海避难。
  1918年,在上海,与吕运亨、申采浩、赵东祜、金奎植、申性模、申圭植等人组建新韩靑年党。
  1919年2月,秘密回国,被警方逮捕-;“三一”运动后再次被抓,遭严刑拷打。
  1920年4月,与金性洙、宋鎮禹创办《东亚日报》,担任主编。
  1920年6月,参与朝鲜教育会馆组建。12月,在朝鲜青年联合会创立大会上被选为执行委员。
  1921年1月,在首尔参加青年会组建任理事。4月,参与创建朝鲜劳动共济会,当选议事。被朝鲜青年联合会和首尔青年联合会议推举为领导人。5月,在上海举行的高丽共产党创立大会上被选为干部。
  1923年4月,任《东亚日报》社社长兼主编。前往美国留学,入俄勒冈州立大学新闻专业学习。
  1924年,在俄勒冈州立大学攻读新闻系学士学位。后赴纽约,10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政治学。其经济来源除《东亚日报》社特别月薪外,并到蔗糖农场、餐厅、商店打工,筹措学费。留学期间,与李起鹏、赵炳玉等交往,与李承晚、安昌浩、金奎植、徐载弼等见面。
  1925年,加入李承晚等组织的“同志会”活动。
  1929年,赴英国留学。6月,入伦敦大学研究生院社会系进修。
  1932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复返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生院读新闻媒体学科并取得硕士学位。
  1936年,回归朝鲜,担任《东亚日报》副社长。8月25日,东亚日报“抹去日章旗事件”,辞去副社长职位。朝鲜总督府责令《东亚日报》停刊。12月,担任普城专门学校(高丽大学前身)教授。后参加李承晚独立运动团体兴业俱乐部。
  1938年9月,因兴业俱乐部事件牵连,再次被逮捕,缓期起诉处分后获释。入狱后顺应体制,成为亲日分子,多次主办军歌和演讲之夜等活动,在朝鲜总督府等各种组织的时局团体当“御用喉舌”,在报纸、杂志等发表众多亲日派倾向的评论文章和稿件。
  1945年9月,与宋鎮禹、金性洙、白南薰、许政、白宽洙、曹秉玉、尹潽善等人创建韩国民主党,参与制定建党声明。9月16日,当选韩国民主党外务部长。12月,韩国民主党领袖宋鎮禹被暗杀后,张徳秀接任民主党首席总务。
  1946年,支持美苏共同委员会的信托统治,与金九、李承晩等韩国右翼关系恶化。
  1947年12月2日晚6时15分,在其首尔东大门区祭基洞家中,遭 杀身亡,时年54岁。
  其父张鹏道,九代单传;母亲金炫妙,生三子。同父异母兄张德胄,胞兄张德俊也是独立运动家、教育者和记者,1920年作为《东亚日报》的特派记者,被派遣到万股间岛和珲春采访,途中被日军杀害。弟弟张德镇为韩国上海临时政府行动队员,为筹集资金,在中国, 场被 杀。
相关院校:

哥伦比亚大学

同年(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