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保定市> 高阳人物

张兴汉

张兴汉为

  张兴汉(生卒不详)字造卿。高阳县城北关人。能言善辩,经商起家。在县城经营“德信隆布庄”、“华信手工染坊”。清末,朝野迫于外侮,有识之士提倡变法,主张发展民族工业,以御患图存。受此思潮影响,与商人杨木森、李秉熙、韩伟卿等,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创办高阳商务分会,提倡织布,改良布业。此后高阳城乡织布业兴起,民赖以营生,尤其城厢区经营布业者,足迹遍及全国。宣统元年(1909),各地假冒高阳土布者蜂起,使高阳土布销路深受其害。他与商会同仁上下奔波,通过清政府农工商部将高阳土布商标通报各关税机构,严加勘验,保护了商民利益。
  民国初,政府立法中没有规定商民有选举权。他作为县商会代表,联络其他各省商会,据理力争,迫使北洋军阀政府修补法规。1920年直皖大战后,直系陆军第十一师移驻高阳。所部军兵素无军纪,四处抢掠,民不堪忍。他即与李秉成等诉之于直鲁豫巡阅使,“刁兵悍卒”被绳之以法。1922年6月,省税务局在各地滥设统税局,加重工商税收。他与本县财政、教育、实业等各界代表赴京-,后又上 书北洋政府,要求裁撤统税局,减轻人民负担,颇受商民推崇。
  1924年高阳大水,而天津税局竟向商民增收棉纱“二五附加税”。张兴汉等联络64个县商会代表,直接同北京财政部交涉,打赢了官司。财政部饬令天津税局退款,税局划出天津市三条石东口大王庙空场给高阳县,以抵退款。他即与高阳县各商号共同投资,在此建立“天津高阳商帮会馆”,作为布线交易办事处。高阳县有44家商号派代表驻会馆招揽生意。1925年,直隶省商会联合会在天津成立,他被推选为会长。在职数年,竭力为工商界去积困、谋福利。1927年10月任“维持省钞基金会”副理事长。
  1929年,全省水患严重,受聘担任赈务会委员。当时高阳亦遭水灾,而有关当局漠然视之。他不避嫌怨,每次召开赈务会议,均向与会者多方宣传高阳灾情之重、水患之因。故高阳除受特别赈济外,省政府还拨专款修筑潴龙河北岸堤埝,以御防水患,深得高阳人称誉。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