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郑镜鸿

郑镜鸿为

  郑镜鸿,男,潮安县金石镇人。现任新加坡大马机构董事长,新加坡潮安会馆名誉主席。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捐资赠建镜鸿路、沙溪路、前陇学校、湖美小学、湖美村水改工程、金石医院,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支助潮州体育馆建设和潮安县广播电视发射塔等以及其它社会公益事业共13宗,捐资总额折合人民币2129万元。郑镜鸿先生还在家乡投资兴办星东养鳗场、星东造纸厂、星东度假村,投入资金达人民币3850万元。
  创业历程投靠舅父郑镜鸿,潮安县人,由于家乡人多地少,加上连年的战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不少人远渡南洋到他乡谋生。1927年,13岁的郑镜鸿也拜别了双亲,越洋到马来西亚麻坡一个叫巴冬的小渔村投靠在这里经营家禽养殖场的舅父。在巴冬,这是郑镜鸿人生的起点,他以刻苦、勤俭、忍耐、勇敢、守信用的为人开始了艰苦创业。
  舅父的家境不错,然而舅母看不起这个穷小亲戚。小郑镜鸿每天起早摸黑,劳累不堪,只换得个半饱。幸亏舅母的伯父是个厚道人,常在晚间教他识字、打算盘、记帐以及讲解为人处事的道理,使他增长了不少见识。在舅父家干了3年后,郑镜鸿靠亲友的少许资助,去做贩卖鱼虾的生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贩卖鱼虾郑镜鸿为了多挣点钱,每天早出晚归,既要起早到海边渔民那里收购海货,又要赶到渔市上叫卖,有时还必须沿街走家串户地叫卖。有时去晚了买不到鱼,一天就要失业,有时赶上鱼多过剩,又要眼巴巴地看着烂掉。但是由于郑镜鸿为人厚道,做生意信诚实在,渔民很愿意将鱼卖给他,而他的主顾们也乐意买他的鱼,因为他不但送货到家,有时还可以赊帐,或得到额外的照顾。这样,他很快就积蓄了一点资本。有了本钱,他便开设了间小杂货店,但由于经济不景气,他后来关了小杂货店的门跑到新加坡去了。
  皮革之缘在新加坡郑镜鸿与皮革结下不解之缘。初始,他在一家荷兰人开办的皮革公司打工。白天,他勤奋劳作,留心于皮革生产,从制造工艺到加工设备的使用维修技术等几乎所有生产环节。业余时间,他买了一架缝纫机,学习皮革设计、裁剪、加工、制作的全套技术。于是他自己独资开了一间叫再升的裤带庄,这是他经营皮革业的起点。
  然而,正当郑镜鸿的再升庄裤带业务开始向上发展之际,日本军队侵占了新加坡。他不得不停业和停止皮革制作生产。直到日本投降后,才恢复再升庄的经营生产。他是一个勇敢创业的人,战后虽然新加坡尚未从英联邦中独立出来,但他看到新加坡的民族工业发展很快,于是他将全部的精力和资金都投入了皮革的制造与经营。由于他的苦心经营,他的再升庄不断发展壮大,很快成为新加坡屈指可数的皮革厂商。
  1953年,郑镜鸿为了进一步扩大业务,决心将业务扩大到整个东南亚和日本。经过市场调查,他了解到日本人很喜欢爬行动物的皮革。他便断然前往日本接洽生意,并制造了很多日本人喜欢的鳄鱼皮、蛇皮等皮革制品销往日本,很快打开了当地市场。但他遇到了意外的麻烦,一些不讲信用的日本皮革商,销路好时一天几次电话催货,当皮革滞销时,就不遵守合约,甚至找借口一拖再拖或干脆毁约。这使郑镜鸿遭受很大的损失。
  日本的皮革制品市场容量很大,而通过当地的中间商又难于发展自己的经营业务,以勇敢创业著称的郑镜鸿,终于产生了去日本就地创业的念头。从此也开始了他在以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与日本商人的斗智斗勇的历程。
  1958年10月,郑镜鸿带着资本、技术、一批原材料及几名管理人员来到日本,他开设的皮革厂“星东商会株式会社”正式投入生产。12月时,日本的气温已在零下5—6度,郑镜鸿和他的马来籍厂长却仍然按新加坡的经验和技术进行皮革染色。岂料第二天被染色的皮革面上结了一层冰,必须用温水才能把冰融化,才可以将皮革展宽。这样一来,不但使皮革变了质,也使颜色走了样。这一失败,无疑对郑镜鸿是个不小的打击。但他没有气馁,靠一股忍耐、刻苦的精神,他带领部属终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制革的技术问题,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然而,郑镜鸿面临的最大困难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日本同行的刁难和排挤。就因为他到日本办厂,一个曾受过他帮助的日本同行竟然反目成仇,不理会郑镜鸿的委婉解释,气势汹汹地说:“我们(指日本皮革商)联合起来,6个月内就打跨你,一定要你回新加坡去!”果然,在生意场上,日本同行常取了货又退回来,利用合同不完善之处,在材料、制造、质量、设备等所有环节上找麻烦,不履行合同或小题大作,总之极力想将郑镜鸿挤跨、逼走。
  郑镜鸿面对日本同行的激烈竞争,他以信为本,以守为攻。他思路敏锐,头脑冷静、沉着对应,加强自己工厂的经营管理,采取韧的战术,以柔克刚,取信于消费者。他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信息管理,调整并增加了皮革制品的品种和规格,同时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争取主顾,稳扎稳打,在险恶的环境中站稳了脚跟。
  郑镜鸿在等待时机,他要成为竞争的佼佼者。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日本国内皮革非常短缺,而惯于等上门的日本同行一时找不到货源,皮革制品产量锐减,市价迅速暴涨。郑镜鸿抓住这个时机大拳出击,他对东南亚一带的皮革原料市场了如指掌,便悄悄地跑到皮革质量好、价格低廉的所罗门群岛去,通过那里有多年交情的老货主们,廉价大量收购皮革原料,投放市场。这样,在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赚了大钱。而这时的日本同行们都长期找不到原料,措手不及,无从招架,眼睁睁地看着郑镜鸿独占市场、财源滚滚,经营实力大大增强,一跃而成为日本皮革产量最高的巨头。这让日本人刮目相看,更加史无前例地要请郑镜鸿出任日本皮革工会的会长,郑自有自知之明,会长不愿要只当了常务董事。
  郑镜鸿的皮革厂虽然已在日本站稳了脚跟,打破了日本人垄断的局面,但他忘不了他的“根”在新加坡。于是,1967年,他将“星东商会株式会社”交给子郑天亮经营,自己带着长女和女婿回新加坡,并开始向马来西亚寻求发展。几年后,他在马来西亚买几块地产,种植橡胶树,也经营锡矿和房地产业务。特别他在柔佛州的几处房地产开发,其中包括两座商业大厦和7000多个单元的住宅。1985年,他的大马发展公司在柔佛的再也兴建一个有1.6万多单元的各类型和等级的房屋,将再也建成柔佛的卫星城。郑镜鸿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然而当人问及他的成功要诀时,他却很谦虚,说自己不敢接受“成功”二字,然而我们透过他走过的路,他的刻苦、勤俭、忍耐、勇敢、守信用的为人准则,不正是他的成功诀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