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辽宁省> 沈阳市> 新民人物

张钟祺

[公元1911年-1979年]

张钟祺为[公元1911年-1979年]

  张钟祺(1911-1979),清宣统3年1月生。奉天新民(今辽宁省新民县)人。少读私塾,后入沈阳南关小学读书。1930年于沈阳第一师范毕业后,考取沈阳小河沿圣京医学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资助他求学的伯父因抗日嫌疑案,被革职下狱,断绝经济来源,他靠勤工俭学修完医学院7年课程,并取得优异成绩。
  毕业后张钟祺不甘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和驱使,毅然离开东北,去关内一些医院从事医疗工作,也曾自己开业行医。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重返东北。1949年,应东北行政委员会卫生部的聘请,来哈尔滨医科大学任教。
  当时,哈尔滨医科大学正处创建时期,主要医疗技术人员都是日本人。张钟祺到校后,一面教学,一面临床实践,认真负责,勇于探索,治好许多疑难重症。有一位本院职工身患重病,已被日籍医生判为不治之症,经他诊治后,痊愈出院。1950年暑期,在学校召开的年会上,张钟祺被晋升为外科教授,并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外科学院(今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副院长、医疗系第一副主任。在院长空缺的情况下,他把医疗、教学、科研、后勤几项工作系于一身。1950年首先开展经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肺切除术,以及泌尿、胸外科多种手术。1953年做了肠管扩大膀胱手术。当时,这项医疗手术属国内首创。1963年对“回肠扩大膀胱治疗结核所致弯缩膀胱的研究”,经实践积累33个病例,写出报告和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受到医学界赞誉,在国际泌尿外科也引起重视和反响。
  张钟祺作为附属医院负责人,一直致力于改善教学、医疗条件,关心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建设。附属医院是由原外科、儿科、内科3个医院合并而成,在哈尔滨铁岭街两侧相对,被中间的马路分割两处。为统一这所综合性的附属医院,他在取得校党委同意后,奔走于市、区有关部门,呈请呼吁,最后亲自出面敦请吕其恩市长来院视察,面陈分合利弊,终于得到市政府的批准,封死铁岭街一段马路,形成了今天第一附属医院自成院落、浑然一体的格局。
  张钟祺为人正直,廉洁奉公,对医学精益求精,勇于进取;对病人满腔热忱。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经常告诫学生:医生肩负的使命是治病救人,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恪守不移。张钟祺有强烈的爱国思想,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为了分担国家的困难,把多年积攒下来的20两黄金(捐献后银行按每两人民币80元折价),奉献给国家,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1957年在反右斗争中,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文革”期间,又受到打击、破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张钟祺平反,落实政策,恢复了工作。他一如既往积极工作,购置人工肾,指导肾移植手术。在病重期间,仍然关心教学和医疗工作,鼓励院内医护人员为把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成现代化医院而努力。临终前,他写下唯一的遗嘱:死后将遗体献给医院,制成解剖学、病理学标本,永远为教学、医疗服务。
  1979年1月1日,张钟祺病逝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终年69岁。(黑龙江省志/人物志)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