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张宾彤

[清][公元1814年-1883年]

张宾彤为[清][公元1814年-1883年]

  张宾彤(1814~1883),字子弓,号竹轩,河南义马市千秋镇茂岭村人,其父张万帮,为当时豫西的开通绅士,在宾彤3岁时就放手人寰,所留孤儿寡母,生活十分艰苦。
  道光元年(1821),年仅七岁的张宾彤,就被母亲送到著名的教育之乡张马岭学习。在张马岭期间,张宾彤没有孤负母亲的希望,他刻苦学习,成果优秀。道光十七年,他历经十几年的寒窗生活,终于考上了秀才,出名于乡。生活的贫穷,使他无法再继续求学,于次年秋,张宾彤停学从教,到左近的天池、下马延一带任教。
  道光二十五年,开科取士,张宾彤考中举人。这一年,因在丙午年,他被称为丙午举人。在当时,晚清政府已糜烂不堪,官场内部更是权钱买卖,一片黑暗。张宾彤固然中举,但他不愿捐钱出资,取得官位。而是拿出一切积存,重整韶阳书院。在那里他重执教鞭,教书育人,志在多出人才,复兴华夏。
  咸丰三年(1853),河南道台启用张宾彤等人,并布置他到考城县任职。张宾彤看到清政府的糜烂,不愿出任,就以家母年事已高,需求照顾为由,谢绝到任。在韶阳书院,他一面勤劳的工作,一面仔细照顾母亲。他不请仆人,常常亲身服侍于床前。
  当时的韶阳书院,范围庞大,人才辈出,许多名人之后,百姓子弟,多会于此。张宾彤在重整韶阳书院以后,开新课,崇实学,抑止浮华之士,崇尚修身作人。对有才学而家境清贫的学生,设立助学基金,使韶阳书院的兴学之风名播四方。
  咸丰十年(1860),河南成立了团练。总担任人毛文达亲身约请张宾彤出山,辅佐其整理军务。宾彤悉尊母命,不愿出山。几个月后,江苏、安徽团练的总担任人袁端敏等也延聘张宾彤出山,又被张宾彤逐一拒绝。
  光绪八年(1882)3月14日,捻军攻占义马、渑池。关于捻军的政治方向,张宾彤把握不准,但是为了学生的安全,他把书院搬到渑北一带的广阳山,在广阳山中的漫泉寺继续开课。
  光绪九年(1883),张宾彤的儿子张铭绅考中进士,并被光绪帝封为户部主事,在此前后,另一个儿子张铭纯也被官封四品。他们谨遵家父的教导,为人正直,克己营私,深得宽广百姓的厚爱。
  (西部在线·崤函人物·历史名人)
同年(公元18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8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