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新乡人物

张善与

[公元1882年-1969年]

张善与为[公元1882年-1969年]

  张善与(1882-1969),字绍平,号天放,河南新乡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古琴爱好者。
  清朝光绪八年(1882)生。幼读私塾,天资聪慧,笃厚寡言,性善益友,勤奋好学。
  光绪三十三年(1907),25岁中秀才。
  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河南省抚提部资助,张善与官费留学日本,先入日本文学院速成师范班学习,结业转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获日本国政学士学位。在日期间,结识孙中山,并深受其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投身革命活动。
  宣统三年(1911)回国,任孙中山秘书,同年参加辛亥革命。
  民国元年(1912),任南京临时参议院参议员。1912年任河南咨议局代表,列席南京临时参议院。
  1913年,当选民元国会(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国会停开后,再次到日本留学,并加入中华革命党。曾著书讽刺袁世凯帝制之议。
  1916年,国会第一次恢复,仍任众议院议员。
  1917年,任护法国会(中华民国广州国会非常会议)众议员。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并公布《中国国民党规约》。张善与任中央委员,被委派到北平任众议院议员(驻京议员),监视北洋政府。期间,曹锟为拉选票,特贿在京议员每人5000银元,并限制在京议员不得出京。张善与对此十分气愤,在选举日前晚化装离京,直奔广州,将5000银元贿选款交给孙中山作政府经费。孙中山任命张善与为国民党河南省党部自治区筹备处处长,从事筹建工作。
  1922年,国会第二次恢复,仍任众议院议员。后曾任中国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执行委员、党务指导委员及设计委员。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张善与对蒋介石阴谋篡权、公开背叛“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罪恶行径极为不满。
  1931年,在开封创办建国中学,设文化班和职业班,职业班又分会计班、新闻班,共有学生400多名,时常邀请社会贤达来校演讲。当时张善与身兼多职,有三处薪金,月总收入1200元大洋,而其仅留200元维持家用,其余全用于办学。
  1933年,任中国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常务委员。其间,兼任河南《民国日报》社社长。
  1937-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任河南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并被聘为国民参政会第四参政员。
  1945年10月,辞去国民党河南省党部经济委员职务,集中全力办建国中学,培养有志青年,实行教育救国。并在开封成立建国通讯社,自任社长。
  1946年,在新乡县北陈堡镇创办开封建国中学分校。11月,任制宪国民大会河南区域代表。后赴台湾,任执业律师。
  1969年2月6日逝世,享年87岁。
  张善与爱好古琴,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与古琴家徐元白、邓峡峰等琴友,在开封组建“中州琴社”,组织琴友定期-,操琴论艺,搜集整理琴曲古谱。1940年代末,张善与仍为中州琴社成员。
同年(公元188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