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莆田市> 城厢人物

张如琦

[公元1909年-1932年,革命烈士]

张如琦为[公元1909年-1932年,革命烈士]

  张如琦(1909-1932年),又名张世民,化名王大可。清宣统元年(1909年)生于莆田城关凤山街,祖籍笏石。他自幼聪明伶俐,能言善道,性情耿直。在上小学时就能背诵唐诗百余首,后随家迁往平海。民国十一年(1922年)春,如琦考人哲理中学,高中毕业。美籍传教士将介绍他留学,他说:“中国人民要打倒帝国主义,我是青年学生,为何要去那里学习呢?”于是,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张如琦以爱国思想化为学习动力,考进上海中国公学,其实,他在哲理中学求学时,曾经参加陈国柱(廖华)领导的进步组织,之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 时期,张如琦索性弃学,专门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上海期间,他不畏艰险,日以继夜地负责写作、油印及分发革命传单等工作,不久,他被提拔为中共沪西区秘书。民国十八年(1929年)冬,党组织决定奉派张如琦回莆田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回到家乡后,张如琦以省立第十中学(今莆田一中)语文教员身份作掩护,秘密地进行地下革命活动。
  在任教期间,张如琦千方百计培养进步学生加入革命队伍,发动组织了许多学生参加学术会、研究会、读书会等进步团体,进行革命活动。其中林汝楠就是张如琦领导下的一名优秀学生。他经常三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工作。在家里,他常与胞弟张如廷(业余秘密交通员,协助传递- 或刊物)讨论工作。张如琦的行动被某些人发觉,使他再也无法立足于省立十中工作。党组织就派他前往山区参加武装斗争。他对亲人谎称自己要赴沪继续学习。单身一人,前往大洋山区奔赴闽中游击队驻地。后来,他把家中给他的那笔钱全部无偿地献给党组织。不久被任命为莆田工农游击队副队长。他与队长陈兆芳配合默契,先后在笏石、北高、黄石、平海、江口等一带,或捣毁税务局,或镇压土豪、劣绅、恶霸,或缴获民团 支,或策动民团敌军投诚,或四处散发告民众书、贴布告等。民国十九年(1930年)五月陈兆芳牺牲后,张如琦接任莆田沿海工农游击队队长。
  之后,莆田武装斗争屡遭失利,情况危急,张如琦不得不转移到厦门继续投入武装革命斗争。党组织分配他去做国民党驻厦海军策反工作。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春,张如琦在对厦门海军陆战队进行策反工作时,被海军厦门当局发觉,并受到特务的跟踪。一次,他在赴漳轮船码头上不幸被敌人逮捕。入狱后惨遭敌人的严刑拷打而致死。1950年春,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张如琦为革命烈士。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