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常州人物

张企衡

[公元1921年-1945年]

张企衡为[公元1921年-1945年]

  张企衡(1921-1945),名向阳,又名张禾,化名杨星如。1921年出生于江苏常州。少年时随父迁居南京,先后就读于玄武小学和南京安徽中学,1937年冬日军逼近南京,他毅然离家,随安徽中学迁至皖南屯溪阳湖。1938年离开学校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皖南山区从事抗日活动。1940年11月下旬,受中共皖南特委派遣,化名向阳来宣城孙埠开展革命工作,任中共宣城县委宣传部长。时值“皖南事变”前夕,斗争环境恶劣,在-之下,他常以“雇工”,“船工”,“樵夫”等职业作掩护,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教育党员和群众坚定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皖南事变”发生后,斗争更加严酷,少数经不起考验者叛变投敌。当时国民党地方当局扬言“共产党已被彻底消灭!”为了鼓舞群众斗志,戳穿敌人谣言,1942年春,向阳扮成一菜农,在国民党桂峰乡公所驻地,只身闯入叛徒何其雄家中,厉声斥道:“叛徒何其雄,我代表宣城县委处你死刑!”手起 响,何惨叫倒地。向阳机智地从容而去,晴天白日在国民党乡公所驻地“打狗”成功。此举威震敌胆,粉碎敌谣,鼓舞民众,壮我声威。同年夏,根据县委决定,由向阳负责在水东茶花岭组建宣城县委直接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山里游击队,向兼任队长。他与战友通过智取、强夺、袭击,收缴等多种手段获取日伪军武器,不断充实游击队装备,被传为传奇式人物,日、伪、顽军中流有“听说向阳,心惊胆战。两腿筛糠,双手缴 ”的谣谚。
  1943年冬,山里游击队扩编为“新四军皖南支队宣城游击大队”,向阳任副大队长,兼第三区队长。1944年初,他率区队战士,在孙埠镇河西亲睦乡(解放后改名“向阳乡”)一带开展活动。因时因地机智灵活地击日寇、歼汪伪、打顽军、杀土匪,连连获胜,战果累累。据1944年秋《宣三区半年工作总结(1—6月)》载称:“三区游击队在此期间,与敌、伪、顽武装斗争达14次之多,其中12次系主动出击。每次战斗都给敌以重创,使敌望我生畏”。不久,县委在亲睦乡建立起抗日民主政府,使当地抗日活动蓬勃开展,成为全县主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当地曾流传一首歌谣:“想去年,这地方,有土匪、有汉奸,大路上硬要钱,老百姓真可怜,天天睡菜园。新四军、游击队,帮助民众解困难,杀土匪、打坏蛋,新立政府亲睦乡,地方得平安,百姓喜洋洋”。
  1945年6月上旬,中共宣城县委书记陈洪率部份同志来宣三区检查工作,被敌探获悉,日伪军出动近300余人 合围突袭,向阳率部迎面阻击,在板桥与敌展开激战,为掩护战友脱险,他腿部和小腹部被敌弹射中,昏倒在地。当日军疯扑上来时,他紧闭双眼、屏住呼吸、佯死迷敌。敌用脚踢、用刀戳,他强忍不动。待敌离去,时近2更,他咬紧牙关向附近一小村庄(茅墩)艰难地爬去,被当地农家郑姓大嫂和欧姓大婶冒险护救。县委获悉后,设法将他送往苏浙军区医院治疗。因途中无药品,加之天热,致使伤口发炎,溃烂生蛆,医务人员视之泪下。伤口刚愈,他便要求出院,重返宣城工作。
  1945年9月底,日寇投降。中共宣城县委和游击大队奉命随苏北军区北撤。向阳等行抵江苏张渚,中共苏浙区党委研究决定,留下部份党政军干部返回原地坚持工作。向阳、彭海涛奉命率一排人回师宣城。同年10月下旬,在宣、郎、宁交界处鸦山活动时,突遭国民党145师袭击。因敌众我寡,一排人被打散。向、彭突围后,决定各带一两人分别联络被打散的同志。11月初,向阳与另一同志来到宣东林家岗(距洪林桥镇7华里),被当地国民党情报员陈华章和当地保长探悉,密报驻防于洪林桥的国民党新七师所部。次日下午,新七师与县常备队一部突然合围了林家岗。向阳获知后,为不使村内群众遭殃,毅然只身持 冲出村庄,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于村头。时年仅24岁。当地群众含泪就地掩埋了他的遗体。1951年冬,宣城人民政府将烈士忠骨迁至其生前战斗时间最长的原亲睦乡郭村建墓立碑。1956年,又将乡名命名为“向阳乡”,所在小学命名为“向阳小学”。1979年,中共宣城县委、县人民政府批拨专款,在郭村择地修造“向阳烈士陵园”,于青松翠柏的园陵中心,重新置立墓碑,志其功绩,昭示后人。(宣城县志)
同年(公元192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