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阜阳人物

张克平

[公元1917年-1945年]

张克平为[公元1917年-1945年]

  张克平(1917-1945),又名张守智,白庙乡大张庄人。9岁入启蒙私塾。民国22年(1933)考入阜阳县立沈丘集(今县城)高等小学。民国24年考入河南省槐店(今沈丘县城)颍滨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的 组织——救国会,次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国26年颍滨中学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被吸收为首批团员。“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在党的秘密领导下参与组织前锋话剧团,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抗日宣传。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任话剧团党小组长,率团经项城、沈丘来临泉西部各乡村巡回演出,宣传党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政策,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爱国青年到抗日前线去。
  民国28年,克平任临泉县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总务干事,6月掀起声讨汉奸汪精卫的运动,国民党县党部秘书孙一德公开为汪精卫鸣不平,经过辩论,驳得孙一德理屈词穷。这件事引起国民党县党部对动委会的注意,克平被迫转移到农村开展党的秘密工作。10月,中共临泉县委成立,克平在黄岭发展组织,组建黄岭区委。为了扩大抗日宣传,培养建国人才,担任大张庄保国民学校校长,白天向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和抗日爱国教育,晚上召开穷人会,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组织起来,准备武装抗战。民国29年参加县委,任组织部长兼黄岭区委书记,一面组织爱国青年上前线,去延安;一面通过担任区、乡、镇长的秘密党员组织秘密武装,年底对黄岭自卫队改造,组成秘密武装连。民国30年皖南事变后,临泉秘密党员撤到鄂豫皖边区(新四军第五师),克平留下领导秘密活动,多次完成新四军第五师和中共鄂豫皖边区党委-过路的护送任务。发动群众抗税,并组织群众互济,向殷实富户借粮,救济贫苦群众。查阅大张庄保公所的帐目,揭露保长赵凤坤的-罪行。
  民国32年1月9日,黄岭区长王法周逮捕中共秘密交通员张畏三和张宣,克平当即组织革命群众给予营救脱险,护送转移到大别山。克平的堂弟张克武是大张庄保干事,和保长狼狈为奸,克平严厉教训他,张克武怀恨在心,向黄岭区署密告了克平。从民国32年到34年,克平先后七次遇险。民国34年正月初一凌晨,武装特务-大张庄西寨门,包围克平家院,克平二弟克明刚放过开门炮,准备去叫躲在张守民家的大哥回来过年,发现门被-,就从夹道翻墙送信,克平和守民跃过寨沟,赶到屈庄,借得手 ,对守民说:“今天咱死里逃生,走不掉就拼,叫他也吃不上年初一的饺子,最后留两发 ,你先给我一 ,绝不能叫他们抓活的。”二人在屈庄麦秸垛头趴一会儿,又顶风冒雪跑到贾庄。周旋到4月,敌人加紧搜捕,克平主持成立临时党支部,安排张金秀接任支部书记继续坚持秘密斗争。5月7日凌晨,克平化装出走,经中共豫南地委介绍,到大梧山中共鄂豫皖边区建国公学财经班学习。日本投降后任信(阳)罗(山)专区行政秘书。同年10月国民党 挑起内战,向中共四方山根据地进攻,克平于浆溪店突围时牺牲。(临泉县志)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