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西省> 运城市> 夏县人物

张钧

[公元1916年-1995年]

张钧为[公元1916年-1995年]

  张钧(1916~1995),山西省夏县人。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九一八”事变后,考入黄埔军校,后在国民党军队任中将司令。曾先后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参政,政协委员,义马市-协会名誉会长、义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高级顾问,美国四个华人爱国组织高级顾问。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事业,成绩显著。
  张钧1942年8月任八十四师二五二团上校团长,担任渑池县境南村至白浪沿线黄河守备任务。1944年3月任国民党第一战区挺进第六纵队少将司令,驻扎渑池池底,其中两个支队担任东西柳凹至白浪间的河防任务,一个支队驻扎渑池西关,担任城防。同年3月张钧与义马市千秋镇千秋村张氏女儿结婚。1944年夏,豫西沦陷后,为了便于活动,张钧的第一战区挺进第六纵队、张广居的河南观音堂民生煤矿公司的护矿大队和李风岚的一个大队凭借张钫(字伯英)在河南的声望,合并为“第一战区挺进三十三纵队”,张广居任司令、李群峨任副司令,张钧任少将副司令兼参谋长,仍属胡宗南部。1947年4月,张钧任郑州绥靖公署军官大队少将大队长,1948年10月任长江绥靖公署军官总队中将总队长,1949年8月任国防部中条山挺进纵队中将司令。
  1949年12月入西南军区战犯管理所。1975年3月从辽宁抚顺战犯管理所特赦后,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开始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张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接受马列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整整40年了。这40年的经历说明这样一个事实:有了共产党的领导,有了社会主义,有了爱国统一战线,才有我的今天。一句话,统一战线就是我的生命线。"张钧在《告台湾同胞书》的鼓舞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求实的精神和高昂的热情,以其特殊的身份活跃在海内外统一战线上。他先后在美国的《华侨日报》、《北美日报》、《时代报》、《中报》、《源流》月刊和港澳一些华文报刊上发表各类文章200余篇,以其切身的经历和感受,激浊扬清伸张正义,呼吁台湾当局和旧日袍泽以民族大义为重,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在侨胞和港澳同胞中影响很大。
  张钧的爱国热忱得到了很多海外华人的赞誉。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的两个华侨、华人组织-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中国统一促进会相继聘他为顾问和理事。美国的源流出版社和《源流》月刊杂志也聘他为顾问和特约撰稿人。张钧除了笔耕之外,还不辞辛劳,于1987年应邀自费到美国参加在纽约召开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大同盟”成立大会,并即席作题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场的炎黄子孙。正如《北美日报》所说:张先生热爱祖国的行为,鼓舞着爱国华侨和一切有正义感的中国人。”该报还聘任他为高级顾问。
  当有人问起张钧何以会对祖国统一事业谒诚尽智,奔走呼号时,他说:我想以几十年曲折的人生之路,用过来的身份说点心里话,奉劝台湾当局要以国家的统一大局为重,顺乎民意,为祖国早日统一,做些泽被后世,功载千秋的事情。
  张钧自1986年以来,多次随夫人由重庆回义马探亲观光,受到义马市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热情接待,张钧曾感慨地说:我1942年至1945年间曾率旧部守黄河驻防这一带,既安民,也扰民,既有功,也有过。今天,义马人民待我为上宾,是我终身之荣幸。桑榆寄心愿,赤子爱乡邦。义马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一定要在余生之年,为“家乡”多做点好事,为“家乡”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他既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他撰文20余篇,向海外报刊投稿,宣传义马,赞扬义马,为振兴义马作出一定贡献。
  《崤函人物》(西部在线·崤函人物·历史名人)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