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安庆市> 宿松人物

张何丹

[汉]

张何丹为[汉]

  张何丹,原籍四川,西汉末年,曾在朝廷担任中散大夫(谏官),因秉性忠直,有强烈的爱国热忱,多次上 书弹劾王莽,后来遭到王莽的报复,被贬为松兹县令。时值新朝建国二年(公元10年),汉室诸侯王已废为民,松兹侯国便降为县,县城仍设在今宿松城北五十里的“仙田铺”。
  张何丹至松兹后,爱民如子,十分重视农业,几年以后,就培育出一种穗大粒重味道香甜的优良稻种,名叫“仙田瑞谷”,惹得周围郡县的人都来松兹引种,一时名传遐迩,竟把松兹县称为仙田县,县治亦名仙田铺。
  后来,张何丹把县治从仙田铺迁到今县城址。这里地势险要,水陆交通方便,商业易于发展。他为官期间,廉洁奉公,日夜操劳,讲求法治,慈祥恺悌,体恤民情,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斗米斤鸡”奇案,直传颂至今。
  那时,城内有家米商,囤积居奇,盘剥农民,人们恨之入骨。一天,乡下一个农民,背着一斗米在街上卖,想换点银钱给母亲买药治病,突然被米商喊去,硬要-购买。农民不同意,发生了争执。米商仗势诬赖农民踩伤了他的鸡,硬要一斗米来赔偿一斤鸡。农民气得嚎啕大哭,惊动了许多人跑来劝解,但也无法解决这件“斗米斤鸡”的奇案。恰好张何丹从乡下查访回来,路过米商门口,目睹此事,问明原委,得知鸡有点轻伤,于是正式询问双方,叫随从做好记录。米商坚持要农民的那斗米来赔偿伤鸡。农民却想换点钱给老母治病。经过秤称斗量,一斤鸡、一斗米,不差分毫,张何丹当即在观众面前挥笔写下了四句判文:为争米价误伤鸡,斗米斤鸡两易之。
  若是金鸡复报晓,赏银十两为蒸黎。
  宣判后,米商只得拿米回店去了。农民高兴地把鸡捧在手上,公鸡展翅欲飞,喔喔地啼起来啦,随从就叫农民跟他到县衙里领赏银去了。从此以后,县民都异口同声地称赞张何丹是办事公正的清官。
  张何丹最后是在大旱之年,为民祈雨,不幸于六月六日,晒死在河西水口山雨坛上的。传说他死后一刹那间,忽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使松兹大地上的枯禾,润育复苏,顿时叶绿枝青。县民怀着沉痛哀悼的心情,纷纷前来挑土堆坟,立庙墓前,并为张公树了一块石碑,碑上刻着“汉令张何丹之墓”七个大字,同时尊称雨坛为“张公雨坛”,庙为“大王庙”,宋代正式加封,成为名胜古迹,世代盛传不衰。(宿松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