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西安市> 长安人物

张光奎

[公元1879年-1937年]

张光奎为[公元1879年-1937年]

  张光奎(1879-1937),字聚庭,陕西长安人。近代革命人物。
  清光绪五年(1879)生。其父多年在外省当官,家中尚属殷富。自幼豪爽侠义,喜结交朋友。省武备学堂毕业后参加新军。
  宣统元年(1909),任新军混成协队官,与张钫、彭世安、钱鼎等先后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组织军事研究社,投身反清革命。
  其夫人卢慧卿(1890-1917),原名毅侠,字慧卿。陕西长安人。父亲早亡,生计维艰。少年时即随母亲到西安城内藩台(布政使)衙门做佣工。15岁时被同在衙门做佣工的傅二骗买作妾。傅二乃浪子,终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把卢氏骗到手后,便离开藩台衙门,在西关南火巷开茶馆,逼迫卢氏街头卖笑,赚取钱财供自己挥霍。卢氏无法逃脱厄运,只好把怨恨埋在心头。
  宣统元年(1909),革命党人把南火巷茶馆作为秘密联络点,由张光奎负责联系。
  宣统二年(1910),张光奎联系茶馆,与卢氏经常来往,逐渐熟悉。卢氏决心依靠革命党脱离火坑,张光奎同情其遭遇,有意与卢氏共结连理。于是两人正式结为夫妻,迁居到东枣刺巷(今早慈巷),其家成为同盟会革命党人的秘密活动据点。卢氏虽然没有参加同盟会,但事实上已成为革命队伍的成员。站岗放哨、收发文件、传递情报,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同盟会不少人见其有胆有识,不畏劳苦,索性让其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卢氏也能坦然述怀,积极发表意见,博得革命党人赞扬。卢氏少时没有读过书。自接触革命党人后,便刻苦学习,长进极快,诗书礼义,三月成诵,小说过目不忘。且行侠好义,乐于助人,在亲朋故旧及街坊邻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宣统三年(1911)10月22日,西安同盟会会员和哥老会成员举行起义。张光奎带领数十名新军士兵,策应张钫等顺利占领军装局。卢氏入城参战,奔走于军装局起义指挥部与城内外各据点之间,了解敌情,传达命令。西安光复后,张光奎任秦陇复汉军大统领府参政兼东路粮饷大使,负责掌管财粮重任。
  民国元年(1912),共和告成,大统领府先后易名秦省都督府、陕西都督署,张光奎任督府(署)实业厅(司)厅(司)长,并加授陆军步兵上校。此时,卢、张夫妇为免除“群雄”“嫉妒”,特意在西安府城南门里西侧的五岳庙旧址建私宅,以作退身之所。
  1914年,陆建章接替张凤翙担任陕西都督,倒行逆施,-革命人士。张光奎改任全省清乡会办,夫妻二人尽其所能掩护革命同志。在张被迫出走天津之后,卢仍留西安,曾用自己乘坐的轿车,为著名民党人士焦子静运送 械弹药,支持护国运动;民党领导人马彦翀亦由卢氏掩护从西安城内出走,逃脱敌人搜捕。
  1917年2月2日,卢氏与世长辞。时张光奎仍-天津,葬事由张凤翙等友人主持。张光奎得噩耗赶回西安,抚棺大哭,痛不欲生。于右任曾作七绝《吊慧卿》云:“落凤朝阳一再惊,东南日暮复西征。入关知旧多零落,礼罢国殇吊慧卿。”1925年初,应胡景翼之邀前往开封,在河南督署襄助军务。同年胡景翼病逝,张光奎寓居天津。
  1933年,邵力子主政陕西,被聘为省政府顾问,后随其在国民政府审计部供职的长子张人定移居南京。
  1936年患病,在南京住院。
  1937年,思念故土,返回西安。同年冬,在西安薏园寓所逝世,终年58岁。

同年(公元187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