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海南省> 昌江人物

吴永泰

[公元1902年-1934年]

吴永泰为[公元1902年-1934年]

  吴永泰(1902—1934年),宇予舒,昌江县乌烈村人,祖籍广东肇庆鹤山县人。永泰的父亲,名文尉,字丽坦,清太学生,清登仕郎,后辞职经商,移居昌江县乌烈村,为昌江贤士。永泰兄弟三人,泰居长,6岁入私塾,喜欢吟诗诵对。他十岁时,舅父吃饭盖新房,叫他去膘梁打四句,吃饭时被安排坐在地下与小孩们围着簸箕吃饭,他就对舅父说:“做大人事,吃小孩饭。”至今仍传。
  1920年,永泰考入广东省立第二中学。小时他勤学苦练,每回考试作答均获满分。在广州读书时期,他积极参加拥护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的爱国宣传活动。为了寻求革命真理,曾到过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留学。1924年秋,以“省府留学生”的身份归来,受到地方人士的热烈欢迎。
  永泰热爱家乡山川草木,归乡不久就筹办学校。1925年,他23岁就受到昌江县政府的重视,被聘请到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任教。1926年,任一高校长。在这期间他结识史丹等人。他们共同编新教材,拟定教学计划,从各乡村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县一高读书,借用学校这一阵地,传播民主思想,开展新文化运动。他提倡新民主风尚,组织乡间知识青年破除迷信,毁坏神像,收缴道具。后来,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两党0,一高的师生亦随之分化。这时,乌烈、保平、峨港的知识青年络绎到吴永泰校长家拜师求学。他的小屋庭前,贴着一首对联:“斗屋虽小能容大物,方楼虽大不纳君子”。他反对军阀战争,拥护民主主义,鼓励学生要自强自立,争取自由民主。道隆村的郭世长,旦场村的符倬云,大风村的何德音等有识青年,经常到吴先生家求教。1934年农历9月3日,吴永泰病逝。众人给他立碑曰:“县益文敏之君,道范犹存”。
  来源:中共海南省党史研究室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