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苏州市> 吴中人物

杨士林

[公元1919年-2016年]

杨士林为[公元1919年-2016年]

  杨士林,有机化学家、高分子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他从事化学教育和科研五十余年,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化学人才。他在有机合成、阳离子聚合及配位聚合等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并注重应用化学的研究,所研制的催化活化剂及原油输送减阻剂、降凝剂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在医用高分子、有机高分子光电导材料的研究中做出了新的贡献。
  生平少年杨士林于1919年10月18日出生于江苏省吴县一个普通职员家庭。5岁起就读于吴县甫里小学,学习成绩优秀,后毕业于苏州中学实验小学,以优异成绩考入苏州中学初中部读书。1932年发生“一·二八”事变,日机轰炸苏州,被迫休学半年。1936年在苏州高中化工科毕业后,在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当练习生,对化学有了较深了解,自此,与化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37年考入浙江大学公费生,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浙江沦陷,杨士林随浙江大学迁至天目山,再迁广西宜山,直至贵州遵义。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坚持学习,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
  回国1948年杨士林考取公费生派往丹麦哥本哈根多科性工业大学有机化学系学习,至1950年底。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杨士林毅然返回解放了的祖国,把自己的智慧和知识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1951年任浙江大学副教授,后任教授,195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任职50年代初院系调整,杨士林历任浙江大学化工系副主任、化学系主任、科研处处长、教务长、副校长、校长、学校顾问、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为浙江大学的发展,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他坚持竺可桢校长提倡的“求是”优良校风,熏陶青年学生,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他还担任了各种学术职务和社会职务,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机化学评议组组员,浙江省第五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现任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化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科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组员,全国应用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小组顾问,《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分子学报》编委,《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功能高分子学报》顾问。
  杨士林老校长任职期间受到同学和老师的爱戴,浙大学子们评价他说:“在浙江大学乃至全中国的高分子教研历史中,有这么一个卓越的人物——他亲自踏出了老浙大‘西迁’的雄伟路线,他见证了‘求是’这一校训的创立并亲自践行了它,他悉心地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浙大高分子人。他是原浙江大学校长、我国著名高分子教育家、浙大高分子的奠基人;同时,他更是一位治学不凡、备受敬仰的学者!---他就是杨士林教授。”[清]字大椿,号梅岩,元和(今江苏苏州)人。诸生。兰竹饶有书卷气味,工诗。著寒香斋诗稿。《畊砚田斋笔记》学术交流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1978年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代表团赴日本考察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情况,1981年率领代表团赴澳大利亚考察高等教育,1983年率领代表团去西柏林工业大学考察,1984年应美国科学院邀请去纽约理工大学、阿克隆大学等校讲学,此后,陆续赴美国、日本等国进行考察并做学术报告。
  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士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0月14日11时56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8岁。
  
  甪直镇   甪直,位于苏州城东南25公里,北靠吴淞江,南临澄湖,西接工业园区,东衔昆山,全镇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澄湖水域面积40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超20万。苏沪高速、绕城高速、甪直大道、东方大道等道路穿镇而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甪直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文化底蕴深厚,被费孝通先生称为“神州水乡第一镇”。镇内人文景观景点…… 详细++
  
同年(公元191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