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无锡市>

杨芳灿

[清][公元1753年-1815年,清文学家]

杨芳灿为[清][公元1753年-1815年,清文学家]

  杨芳灿(公元1753年-1815年),字才叔,号蓉裳,常州江苏金匮人,清文学家。生于清高宗乾隆十八年,卒于仁宗嘉庆二十年,年六十三岁。乾隆丁酉拔贡,官灵州知州,改户部员外郎。
  幼年杨芳灿的母亲“梦五色雀集庭树而生”他。刚会讲话,就会背唐诗,惊为神童。父亲在他5岁那年去世,6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突然变笨,书要读五六十遍才能背下来。11岁时,文思恢复,又能写文章了。可写的文章不被乡人看好,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去应试,铩羽而归。正在没人看好之际,乾隆三十六年县试,他考出了金匮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另有顾立方得无锡县第一名),且“诗文华赡,学使彭元瑞大异之”,令乡人刮目相看。
  岁试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夏天,杨芳灿到江阴县常州府考场参加岁试,古学和文章都名列第一。复试古学,文章为学使彭文勤击节叹赏。乾隆三十八年秋天,参加常州府澄江(江阴县)科试,古学、经解、时文都列第一名。翌年春,再赴澄江(江阴县)应科试,古学、经解及时文都列第一名。乾隆三十九年五月,杨芳灿去南京,著名的随园(袁枚家)向他敞开大门,他在袁枚家中住了一段时间。
  出仕乾隆四十三年,杨芳灿去北京应廷试,名列一等第三名。从此进入仕途。杨芳灿为官,有一癖好,每到一地为官,辖区内凡古代先贤遗迹,必设法修葺。甘肃伏羌县城里的姜维墓和祠堂,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都是杨芳灿重修的。重修杜甫草堂时,现草堂布局正中设杜甫神龛,东西两侧设宋代诗人陆游、黄庭坚神龛配飨的做法,作为祭祀格局,是杨芳灿定下的。杨芳灿这样做的主要理由是,陆游与杜甫“其心迹之同也”,即陆游与杜甫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一脉相承。陆游在诗歌创作上十分推崇杜甫,学杜成就卓著,形成剑南诗派,写下了许多爱国忧民的优秀现实主义诗篇。杜、陆两人都曾流寓蜀中,“去蜀而不忘蜀”。黄庭坚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与杜甫亦相一致,又是以“杜诗为宗”的江西诗派领袖,亦曾寓居蜀中。这个祭祀格局,从此定格并将继续沿习。
同年(公元175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1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