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霍山人物

汪凌汉

[公元1896年-1959年]

汪凌汉为[公元1896年-1959年]

  汪凌汉(1896年~1959),名明甫,字少潭,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出生在诸佛庵乡七里冲(原名漆榔冲)村。自幼聪敏过人,6岁起读了10年私塾,后又从师学医,学成后一面义务为乡邻治病,一面倡导办学,自任教员,培育家乡子弟,深受乡邻称道,为求深造,在医病、育人之余,刻苦研读文史哲学。在近30岁时,考取国立南京中央大学教育系读书,民国21年(193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任助教时,结识朱自清教授,并在朱的指导、帮助和影响下,学识水平有较大提高,对日益炎凉的世态甚为愤慨。不久返回安徽,先后在省立安庆一中,私立东南中学执教。抗战期间,为解决大批青年失学问题,省教育行政当局在后方办了10所临时中学和一批分校,凌汉出任办在诸佛庵坳子行的一临中分校教务主任并代理校长职务。31年7月,霍山县简易师范学校开办,他应聘任首任校长,简易师范学校同县立初级中学合并后,任初级中学校长,前后10年之久。1952年调六安中学任文史教员。在30余年教育工作中,他师德高尚,言传身教,一丝不苟,深受称道。1953年,他被调到省博物馆、文史馆任文史研究员。为搜集珍贵的文史资料,他不顾年高体弱,不分严寒酷暑,常跋山涉水,深入民间调查访问,抢救到一批很有价值的资料,又对这些资料核实订正,分类整理成文,受到领导的表扬。
  凌汉一生献身教育事业,桃李遍江淮。他在诗文、书法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他酷爱典籍与文物,所藏千余册典籍中,许多是孤本。他的藏书和诗文、书法作品在“文革”中荡然无存。晚年虽受某些不公正待遇,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心丝毫没有动摇。60岁时作诗:“满头霜雪年年异,放眼河山日日新,六旬人如春梦短,鼓山鸡唱晚山青”,以表达他的赤子之心。1959年病逝。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