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黄冈人物

王百评

[公元1898年-1973年]

王百评为[公元1898年-1973年]

  王百评,原名魏梦龄,汉族,1898年10月出生,湖北省黄冈县人。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岁入本乡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1915年考入汉口法文学校,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员,目击时艰,心怀忧愤。1923年毅然出走,同中医王介眉在武昌草湖门外开办了一个中药铺。这时,认识了陈潭秋,恽代英、林根、陆沉等人,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1924年,王百评考入北京高等警官学校。适逢两党合作,大革命蓬勃发展,在大革命的影响和陈潭秋等共产党员的启发下,他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翌年底,他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从事革命活动,1926年2月由陈潭秋、叶万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2月,王百评调太行抗日根据地任十八集团军总部高级参议。
  1941年春,抗日战争步入第四个年头,日军加紧对太行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和经济-,致使延安与冀鲁豫、冀南抗日根据地之间的地下交通一度中断。豫北的安阳、林县、汤阴、淇县等,地处太行山东麓,为晋冀鲁豫四省结合部;西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前方总部和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东部与冀鲁豫、冀南抗日根据地毗连,南部与中原解放区相望。1941年4月,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委派王百评前往豫北林县、安阳一带实地考察日伪军据点分布情况和国民党友军防线以及边沿地区的交通道路状况,希望能够在这个地区发展进步力量,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
  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致调查,王百评向总部提出在豫北建立办事处的设想,获得总部批准,并被任命为办事处主任。临行前,彭德怀副总司令向王百评交待了三项主要任务:第一,向敌占区大、中城市和伪军中进行派遣工作,并担任总部情报处的交通联络任务;第二,在豫北一带开展敌区和友区的-工作,团结爱国人士共同抗日;第三,开辟通往冀鲁豫和冀南抗日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线,护送来往干部,转运军需民用物资。
  王百评到达林县后,很快在任村建起了八路军豫北办事处。这个豫北办事处,对外是八路军总部的一个公开办事机构,对内是太行军区第五分区的情报站,业务上属前总情报处,由八路军副参谋长兼情报处长左权直接领导,党的领导归中共太行五地委,王百评是五地委委员。
  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至黄河以南,豫北地区的地方实力派——联保、保险局子等,乘机发展武装,扩展势力,形成“三里一霸主,五里一头人”的分割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主要有16股。1937年11月安阳沦陷,这些地方实力派大部分投靠了日军。为了保存实力,他们往往采取“八方吃奶,四方应付”的策略,周旋于日军、伪军、国民党军、八路军之间。王百评决定充分利用矛盾,争取地方实力派,尽快开辟和建立地下交通线。
  王自全是安阳地方实力派中最强的一股,盛时达2000多人 ,占据了大半个安阳县,有“百里王”之称。因此,做好王自全的工作,对争取其他地方实力派,建立地下交通线至关重要。为争取王自全,王百评和当地的地下交通联络员苏鸿伯定下了妙计。王百评指示苏鸿伯首先把突破口放在王自全的换帖朋友吴守正身上。吴守正时任安阳白莲坡煤矿矿警队队长,手下有矿警40余人,长 40余支,是当地有影响的“地头蛇”。以前,他曾拥有1500人的武装势力,被日军打散后,他并不甘心。苏鸿伯参加革命工作以前,在白莲坡煤矿当过矿工,吴守正是他的“东家”。苏鸿伯对吴守正展开攻心战,他说:“老东家呀,你的处境不妙哟,日本人下过你的 ,国民党不收你,你们局子之间又互相拆台、下绊子,你在这里还能占多久?况且你的地盘紧靠八路军太行根据地的边沿,你要是助纣为虐,祸国殃民,八路军饶不了你,来一个排就把你收拾了……”苏鸿伯学着王百评的“路子”,先讲国际形势,后讲国内形势,启发吴守正在民族危亡之际,要为中华民族做点事,不要当汉奸、-贼,落个千人唾万人骂的下场。两人长时间的谈话,对吴守正震动很大。半月之后,吴守正带着三名护兵来到任村八路军豫北办事处。王百评看到吴守正,非常高兴,对他以礼相待,与他诚恳交谈,最终双方达成君子协定。吴守正同意为八路军办事,但不公开露面;王百评保证吴守正人、 安全,维持现状;苏鸿伯充当双方联络员;豫北办事处发给吴守正一张进出太行山的通行证;吴守正给苏鸿伯办理安阳敌占区居住证……
  以此为突破口,豫北办事处把力量逐渐伸向敌占区、游击区和国民党友军地区。王百评曾亲临安阳以西的泉门,与那里的地方武装实际领导人孙筱尚接洽,筹建地下交通线;他还派豫北办事处干部在安阳东敌占区吕村集、大寒屯、郭宋村、黄家营等村及安阳城东门201号杂货铺建立了秘密交通点,并先后派豫办干部三次前往安阳城东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第三旅程道合部,当面把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的亲笔信交给程道合,并和程达成如下协议:第一,以卫河为界,程部不得越过卫河向东南方向活动,如日军外出“扫荡”,需提前向豫办通报消息,否则给予打击、消灭;第二,保证八路军过往人员及物资运输的安全;第三,八路军派代表驻在程部。
  事实证明,吴守正守信用、讲义气,认真履行了君子协定。1942年2月,王百评派苏鸿伯专程到白莲坡煤矿给吴守正送去委任状,委任他为八路军总部咨议,这就意味着他正式与八路军有了组织联系,愿意主动地、自觉地完成八路军交给他的交通联络任务。
  争取了吴守正,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王百评决定利用吴守正争取王自全。早在多年前,王自全当土匪时遭遇大难,吴守正救过他的命,从那时起二人结成换帖兄弟,相处甚好。吴守正现身说法,使王疑念消释,当即答应与八路军建立关系。王百评抓住时机,派代表与王自全谈判,经过多次磋商,王终于同意了八路军提出的条件,双方秘密达成六项协议:第一,双方合作,共同抗日,互不侵犯,各自保持现有防地;第二,八路军借路通过时,王部负责护送并保证安全;第三,王部要给八路军提供敌伪军事情报;第四,双方可以经商,互通有无,根据地供应山货,如花椒、核桃、白麻等,王部供应食盐、土布、药品、军用品等;第五,遇到日伪军“扫荡”,八路军的干部、家属、伤病员、-等转移到王部辖区躲避;第六,如果双方在战场相遇,互相打假仗, 口不对中国人。不久,王百评报请八路军总部批准,委任王自全为安阳保安司令。豫北办事处也在王自全司令部所在地崔家桥及洪河屯、李家山、杨奇村、南故城等地设立了秘密交通站。为了解除王自全的顾虑,密切双方关系,王百评以大无畏的革命家的气概,毅然决然派自己的爱人、豫北办事处秘书刘建华住进王自全司令部公馆,实际上是作为人质。刘建华在王自全家里出出进进,帮助王自全的女儿复习功课,获得王自全两位夫人的好感,很快即情同姐妹无话不说了。
  这样一来,安阳西乡有了吴守正,安阳东面争取了王自全,从根据地任村经黄家坡、白莲坡、双塔,路过崔家桥,到卫河以南的井店冀鲁豫办事处,长达三百华里的交通线上布下了八路军的地下交通网点。此间,井店冀鲁豫办事处和任村豫北办事处分别安排几批团以上干部通过这条交通线东往西来。王自全认真执行决定,特意命令自己的小舅子带一个中队的兵力,专门护送八路军人员过往日本人控制的平汉铁路。交往中,王自全和王百评二人规定了一个绝密的代号,“浩然”就是王自全,“知礼”就是王百评。双方只要见到以上这种代号的条子,不管有多大困难,二话不说,照办不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经豫北地下交通线过往的干部、战士有一万多人次,其中包括刘少奇、陈毅、邓小平、肖华、杨勇、黄镇、舒同、吕正操等党和军队重要领导人,并运送了大批军需民用物资和重要文件报刊等,为粉碎敌人的军事和经济-,确保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此间,王百评还遵照总部的指示,对国民党顽固派和伪军展开了政治攻势。当时,林县姚村以南是国民党庞炳勋的二十四集团军和孙殿英新五军的防区。1941年,国民党掀起第二次-高潮,四十军蠢蠢欲动,在林县姚村、河顺一线构筑工事,制造磨擦,进行-反人民的阴谋活动。王百评请示总部滕代远副参谋长批准后,先后以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名义致庞炳勋、马法武书函八封,晓以大义,言明利害,揭露其-反人民的罪恶行径。同时多次向他们投寄《新华日报》等报刊。在针锋相对的斗争面前,其-活动有所收敛。
  1943年11月,王百评调北方局党校参加整风,翌年初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的亲切接见,并被任命为中央军委高参室副主任。抗战胜利后,王百评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交际处长和太行军区军官(被俘)教导团团长兼党委书记。1949年2月进驻北平,担负平津前线司令部蒋、傅编余军官的善后处理工作。新中国诞生后,又相继在中央-部、政务院、全国政协等机关担任重要职务。1960年8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调任外贸部机械进口总公司副总经理。1973年9月在北京病故。

同年(公元189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