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纳博科夫

[公元1899年-1977年,俄裔美籍作家]

纳博科夫为[公元1899年-1977年,俄裔美籍作家]

纳博科夫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俄:ВладимирВладимировичНабоков;英:VladimirVladimirovichNabokov)(1899年4月22日--1977年7月2日)是一名俄裔美籍作家,1899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他在美国创作了他的文学作品《洛丽塔》,但真正使他成为一个著名散文家的是他用英语写出的作品。他同样也在昆虫学、象棋等领域有所贡献。
  纳博科夫在1955年所写的《洛丽塔》,是在二十世纪受到关注并且获得极大荣誉的一部小说。作者再于1962年发表英文小说《微暗的火》。这些作品展现了纳博科夫对于咬文嚼字以及细节描写的钟爱。
  俄国时期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VladimirovichNabokov,1899年4月22日生于俄国圣彼德堡SaintPetersburg一个富裕而显赫的贵族家庭。纳博科夫的父亲,弗拉基米尔-德米特里耶维奇-纳博科夫VladimirDmitrievichNabokov是一名自由派律师、政治家和记者。与他的母亲埃琳娜·伊凡诺芙娜ElenaIvanovnanéeRukavishnikova共育有五个子女。纳博科夫的堂兄弟还包括了作曲家尼古拉·纳博科夫NicolasNabokov纳博科夫是家中的长子,他的童年在圣彼得堡度过。纳博科夫的家庭里使用三种语言:俄罗斯语、英语、法语,所以纳波科夫在孩提时就能讲三种语言。但是让他爱国的父亲懊恼的是,纳博科夫在学会俄语之前,就能阅读和拼写英语了。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爆发,纳博科夫一家乘船离开俄国,前往克里米亚Crimea。他的父亲成为了克里米亚的司法部长。在朋友家中暂住了18个月后,克里米亚的 起义失败。于是纳博科夫一家离开克里米亚前往欧洲西部开始背井离乡的生活。
  西欧时期1919年从俄国移民之后,纳博科夫一家在英国定居。在英国,纳博科夫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一名学生,主修动物学,还学习了斯拉夫语和罗曼语。
  1922年,纳博科夫迁往柏林与家人同住,以私人教授英语、法语、网球、拳击等维生。1923年,纳博科夫接受剑桥法文与俄文学位,并在柏林用VladimirSirin写作,获得了一些诗人与作家应有的名誉。
  1922年,纳博科夫的父亲在德国柏林被俄罗斯君主制主义份子刺杀,原因是他尽力掩护了他们真正的目标PavelMilyukov,一位拥护宪法的在野党领袖。这一关于错误认知而导致误杀的情节,反反复复出现于作者的尤其是当角色因为误解而被暴力杀害时。例如,在《微暗的火》中,约翰-席德被错认为是Zembla之王而被刺杀。
  1923年,纳博科夫母亲与妹妹Elena移居布拉格,以V.D.Nabokov孀妇身份接受政府抚恤金。而纳博科夫继续留在柏林。在1922年时,斯维特拉娜西SvetlanaSiewert曾与纳博科夫订婚,但在1923年初却又撕毁婚约。因为她的父母认为纳博科夫不能照料好她。1923年5月8日,纳博科夫于柏林一个慈善化装舞会上,邂逅了犹太律师之女薇拉VeraSlonim,两人在1925年于柏林成婚。1934年他们的儿子德米特里Dmitri出世。1936年,因为越来越重的反犹氛围,薇拉丢掉了她的工作。1937年,纳博科夫与薇拉移居巴黎,以避日渐蔓延的纳粹祸乱。1940年5月,纳博科夫一家为了躲避了纳粹军,乘珊普伦Champlain号渡轮前往美国。
  在欧洲生活的这些年里,纳博科夫出版小说《王、后、杰克》、《圣诞故事》、《防守》、《眼睛》、《荣誉》、《黑暗中的笑声》、《天赋》、《斩首之邀》,并发表和出版了一些翻译作品、诗集、诗剧和剧本。剧本《事件》与《华尔兹的发明》在巴黎以俄语上演。
  美国时期1941年抵达美国后,纳博科夫一家居住在曼哈顿岛。而纳博科夫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10月,他遇到了埃德蒙·威尔逊EdmundWilson。很快,纳博科夫与威尔逊成为密友,威尔逊还为他推荐了的工作。
  之后,纳博科夫转到纽约博物馆工作。1942年,任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研究员,每周三于威斯利学院教授俄文。1941-1942年期间,纳博科夫一家迁于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镇Wellesley,Massachusetts暂住。1942年9月,他们搬到剑桥,并在那里定居,直到1948年6月。通过美国巡回演讲,1944-45年纳博科夫曾作为俄语教授回到过韦尔斯利。1945年,纳博科夫与薇拉成为美国公民。1948年,任康奈尔大学俄国与欧洲文学教授。他在康奈尔的学生金斯伯格成为了后来的美国最高法院0官。
  期间,他出版了《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尼古拉-果戈里》、《俄国三诗人》、《庶出的标志》、《故事九则》、《确证》等书。
  纳博科夫在每年夏天在附近山脉进行的“收集蝴蝶之旅”时写出了《洛丽塔》。他的妻子维拉充当了“他的秘书、打字员、、校对、翻译、书目编制人、经纪人、业务经理、法律顾问、助理和司机”当纳博科夫试图烧毁未完成的草稿时,是维拉拦住了他。纳博科夫称维拉是他一生所见过的最好的女人。
  1952年,纳博科夫任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文客座教授。1953年6月,纳博科夫和他的家人去了俄勒冈州亚什兰镇Ashland,Oregon,并在米德街MeadeStreet租了一套房子。期间他完成了洛丽塔,开始写作小说普宁。1953年10月1日,他和他的家人返回纽约伊萨卡岛Ithaca,NewYork。后来他在那里教授年轻的作家托马斯·品钦ThomasPynchon1955年,《洛丽塔》遭四家美国出版社拒绝后,由巴黎之OlympiaPress出版。1958年,《洛丽塔》在美国出版。这期间,他还出版了《菲雅尔塔的春天》、《普宁》、《纳博科夫十三篇》,并与独子Dmitri合译出版莱蒙托夫小说《当代英雄》。
  蒙特勒时期《洛丽塔》获得的巨大反响,使纳博科夫有足够的金钱回到欧洲,献身于写作事业。
  1961年10月1日,他和维拉搬到瑞士蒙特勒Montreux的蒙特勒皇宫酒店直至他生命完结。
  1977年,纳博科夫在洛桑患严重支气管充血,同年7月2日,纳博科夫在家人的陪伴下病逝。他的遗体火化后埋葬在克拉伦斯的公墓。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