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宁波市> 鄞州人物

苏青

[公元1914年-1982年,中国作家、剧作家]

苏青为[公元1914年-1982年,中国作家、剧作家]

苏青
  苏青(1914年~1982年),女,原名冯和议,字允庄,1914年苏青出生于浙江宁波。早年发表作品时曾署名冯和仪,后以苏青为笔名,上世纪40年代,上海日据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浙江宁波人。中国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是与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浙江宁波人。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1988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外文系,后毕业移居上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结婚十年》,中篇小说《歧途佳人》,散文集《浣锦集》《饮食男女》等。
  人物经历1914年苏青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1933年苏青考入民国第一学府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外文系,但一年后因结婚退学,后移居上海。
  1935年,为发抒产女苦闷,苏青写作散文《产女》投稿给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杂志,后改题为《生男与育女》发表,是为创作的开始。
  1942年冬天,婚姻生活出现裂痕的苏青,在《古今》杂志发表了一篇笔触尖锐的散文《论离婚》,被时任伪上海市长的陈公博赏识。
  1943年1月10日,苏青出席了在金门饭店举行的“中国文化人协会”准备发起人座谈会。
  1943年3月,《古今》杂志发行周年纪念特大号,苏青用一篇《<古今>的印象》回报陈公博,在文章中,她这样描写陈公博:“在辣斐德路某照相馆中,他的16寸放大半身照片在紫红绸堆上面静静地叹息着。他的鼻子很大,面容很庄严,使我见了起敬畏之心,而缺乏亲切之感。”1943年4月,她出席了在静安寺金门大酒店8楼举行的欢迎“日本文化使团”茶话会,并且开始在《风雨谈》杂志上连载自己最著名的小说《结婚十年》,受到当时上海普通市民的热烈追捧。后来苏青把它结集出版,人们争相购买,盛况空前,这本书一共印了36版,可谓是创造了当时出版行业的一个奇迹,比张爱玲的《传奇》、《流言》还要畅销。
  1943年夏天,陈公博邀请苏青做上海市政府专员,但不久,苏便因为不适应官僚机构的工作方式而辞职,陈公博应允,并照样发给她工资;1943年10月,苏青拿着陈公博和杨淑慧的钱,在上海爱多亚路160号106室创设了天地出版社,发行《天地》杂志,她集社长、主编、发行人于一身。
  1944年春,苏青散文集《浣锦集》出版,再次引起热烈追捧,一版再版,印至十几版。张爱玲也为她写序《我看苏青》。
  1945年初,苏青散文集《饮食男女》出版,代序为《苏青张爱玲对谈记》,这时的苏青已经和张爱玲齐名,被视为当时上海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由于苏青与大汉奸陈公博的密切关系,苏青备受舆论压力,被骂作“文伎”、“性贩子”、“落水作家”、“汉奸文人”等。1945年11月出版的司马文侦编的《文化汉奸罪恶史》,列出了张爱玲、张资平、谭正璧等16位文化汉奸,苏青亦在其中。
  1946年陈公博被捕,被执行枪决。
  1947年,《续结婚十年》出版,苏青在书中对陈公博的死表示:“我回忆酒红灯绿之夜,他是如此豪放又诚挚的,满目繁华,瞬息间竟成一梦。人生就是如此变幻莫测的吗?他的一生是不幸的,现在什么都过去了,过去了也就算数了,说不尽的历史的悲哀啊。”1949年底,新中国成立后,苏青加入了妇女团体“妇女生产促进会”,算是尝试进入新的生活,但一时却找不到工作,无法养家糊口。这时有香港的熟人告之,香港《上海日报》想请当年走红的老作家写稿撑门面,于是她便写了《市妇运会请建厕所》、《夏明盈的 》等32篇稿件寄去,可是非但没有收到分文稿酬,反而因“讽刺新社会”的嫌疑而受到上海市公安局的警告。
  1951年,上海市文化局戏剧编导学习班招生,苏青前去报名,但没有被录取,后由夏衍出面才被批准。学习班毕业后,她被分到由尹桂芳任团长的芳华越剧团工作,为配合“三反”、“五反”运动写了几部剧本,都未获成功。后来,她又改编了郭沫若的《屈原》,于1954年5月首演,反响甚好。该剧在参加华东戏曲会演时,佳评如潮,演职员获奖的甚多,可她这个编剧,却因为“历史问题”未能获奖。后来,由她编剧的《宝玉与黛玉》在京、沪连演三百多场,创下了剧团演出的最高纪录。这是她在解放后最辉煌的一个时期。
  其后,厄运突然降临。她在改编历史剧《司马迁》时,曾写信向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讨教。不料,在1955年胡风事件中,贾植芳被打为胡风分子,公安机关在贾家抄家时,发现了苏青的信,苏青就此被打成胡风分子,被关进上海提篮桥监狱也有人认为,苏青被捕是受潘汉年、杨帆案牵连。
  1957年苏青被“宽大释放”,回到剧团无事可做,只能去看剧场大门。1959年芳华剧团迁去福建,苏青不愿跟去,遂被安排在黄浦区文化局下属的红旗锡剧团当编剧,兼做配角唱戏,同时还要负责字幕,工作相当辛苦。其时,她也配合形势写过《雷锋》、《王杰》等剧目,但毫无影响。
  1966年文革爆发,苏青被抄家批斗,同时被锡剧团辞退,生活无着。后来,总算被黄浦区文化馆收留,1975年退休,每月领退休工资43.19元。
  苏青晚年极为凄凉。她原住在市区瑞金路,环境简陋,要与邻居共用厨房、卫生间,且经常受邻居欺负。无奈之下,便与郊区一户人家调换了住房,以求安宁。
  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与已离婚的小女儿李崇美和小外孙三代人,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相依为命。
  晚年的苏青身患多种疾病,基本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唯与王伊蔚老大姐(抗战前《女生》杂志主编)。有所过从。她在致 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成天卧床,什么也吃不下,改请中医,出诊上门每次收费一元,不能报销,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什么人也不通知。“1982年12月7日,苏青去世。终年69岁。病危时,她很想再看一看《结婚十年》,但家中没有这本书。
  苏青死后两年,上海市公安局作出了《关于冯和仪案的复查决定》,称:“经复查,冯和仪的历史属一般政治历史问题,解放后且已向政府作过交代。据此,1955年12月1日以-案将冯逮捕是错误的,现予以纠正,并恢复名誉。”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张爱玲的被“发现”,苏青也被挖掘出来,《结婚十年》等旧作大量印行。 相关院校:
南京大学

  同名人物:
苏青 湖南省衡阳市 [当代]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郑梅欣 (1914~1993) 浙江省台州玉环市
张还吾 (1914~1999)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
谢添 (1914~2003) 中国著名演员、导演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柳无垢 (1914~1963) 柳亚子次女 江苏省苏州吴江
郑天翔 (1914~2013)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凉城县
+ 更多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
陈掖贤 (1928~1982) 湖南省长沙市
张达伍 (1931~1982) 江苏省扬州广陵区
贝祖诒 (1892~1982) 江苏省苏州
沙千里 (1901~1982) 救国会七君子 上海市
毛万里 (1903~1982) 浙江省衢州江山
刘澜波 (1904~1982) 辽宁省丹东凤城市
+ 更多公元198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