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临沂市> 沂水人物

孙兴奎

[公元1915年-1978年]

孙兴奎为[公元1915年-1978年]

  孙兴奎(1915—1978)孙兴奎,山东沂水人。从小在家放牛,学木工。193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伍,历任山东省沂水县李仁乡组织委员、孙祖区区委委员、区抗日联合委员会主任等职。1945年,调东北联军排长,任中共集贤县沙岗区区委书记、县委委员。1949年2月随军南下任分队长,8月任中共新余县委组织部长。此后,历任县委副书记、书记、新余市副市长等。孙兴奎在新余25年如一日,为新余的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兴修水利、农业生产等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深受广大干群的好评。他自己虽然文化不高,却热爱文化,尊重知识,爱护干部。他对县委管理的干部,了如指掌。使用、提拔干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要求干部,耐心教育干部,就是犯了错误受了处分的干部,也没有不服气的,大家都称赞孙兴奎是过得硬的组织部长。孙兴奎长期患糖尿病。可是,在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生产期间,带着行李到水西公社五星大队蹲点,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技术人员一道,搞棉花高产试验田。经常深入棉区,和干部、棉农一起,总结棉花高产经验。1958年,孙兴奎兼任袁惠渠管理局党委书记,他带领工程管理人员一步一步地走遍了130多华里长的渠道。通过实地调查,提出了维护渠道的三条措施:一是在渠堤上铺好草皮;二是在渠堤两岸种上果木林或经济林;三是保护好渠道建筑物,不准任何人在渠道炸鱼、药鱼。并语重心长地教育职工说:“滚水坝和渠道都修好了,这是人民交付给我们的使命,一定要把工程管好、用好。”一年后,渠道两岸长满了马鞭草,种植的桐树也已成林,每年可采摘桐子万斤左右。狮子口、龙门口、山南、仙坑等几座重点水库,在筹备兴建中,孙兴奎和副县长周济人一道,亲临各地与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干部,落实工程项目。在缺乏资金、器材与技术的情况下,孙兴奎鼓励大家,自力更生,就地取材,以土代洋,克服“等(待)、靠(上级拨款)、要(要上面来技术指导)”的依赖思想,依靠群众自己动手,献计献策,战胜困难,终于在1958年秋先后动工,而且做到了当年建成,当年受益。1962年10月,白梅乡修建上巢陂,遇到不少问题与困难,孙兴奎带领技术人员,从欧里步行,翻山越岭,深入现场,察看地形,调查研究,与当地干群共商大计,及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使工程顺利进展。孙兴奎为人正直,不谋私利,生活俭朴,从不特殊化,始终保持了普通劳动者的优良品质,经常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支部会议,尊重党的集体领导。每次下乡检查指导工作,听汇报亲自记笔记,回机关都要书面和口头向党委汇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能上能下,撤市复县后,由副市长改任县政协副主席,同样热心党的工作,有一股甘当“老黄牛”的革命精神,在新余人民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声誉。1978年6月18日,孙兴奎因病在新余逝世,享年63岁。
  来源:渝水政府网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