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人物

宋任穷

[公元1909年-2005年]

宋任穷为[公元1909年-2005年]

  
宋任穷
  宋任穷(1909年7月11日——2005年1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宋韵琴,曾用名宋绍梧。1909年7月11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乌石垅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幼年读过私塾。1922年考入本县金江高级小学。毕业后当过小学教员。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共青团区特支书记、中共区委委员、县工农义勇军中队-表。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军到井冈山后,在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1师1团3营任文书,后在袁文才、王佐部任连-表。1929年1月红4军主力向赣南出击后,随第30团留守井冈山,参加第三次反“会剿”。1930年起任红12军第35师团政治委员、红15军第44师团政治委员、红5军团第38师政治委员、第13师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广昌保卫战中,率第13师坚守阵地17天。1934年入红军大学学习。长征中任红军干部团政治委员,曾与陈赓指挥该团一部抢占皎平渡口,继又抢占通安州,保证了红一方面军主力顺利渡过金沙江,所部受到中央军委通令嘉奖。后参加强渡大渡河等战斗。1935年6月起任红军学校特科团政治委员、随营学校政治委员。到陕北后,任红28军政治委员、军长,率部参加东征和西征战役。1937年初任援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副主任,随部赴晋东南抗日前线对日军作战。1938年3月率骑兵团到冀南,任东进纵队政治委员,参加创建以南宫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同年8月起任冀南行政公署副主任,冀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冀南行署主任和中共冀南区委书记。重视调动人民群众的抗战积极性,探索在平原地开展游击战的方法,领导军民挖沟破路,坚壁清野,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同时组织指挥冀南等地军民进行反摩擦斗争,于1940年对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部发起3次讨伐战役。1942年起领导军民进行生产自救,战胜旱、涝、虫、雹等历史上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度过了抗战期间最艰苦的岁月,巩固和发展了冀南抗日根据地。1944年5月冀南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后,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代理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平原分局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曾参与指挥东平、阳谷等战役。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委员、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兼中央局党校副校长。1948年5月任中共中央豫皖苏分局书记兼豫皖苏军区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治委员,参与淮海、渡江战役的组织工作,并先后在豫皖苏、皖北领导开展支前工作。后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南京市委副书记,协助刘伯承组织领导军民迅速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工农业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底赴西南地区,任第4兵团政治委员、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兼云南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副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协助贺龙、邓小平等组织指挥西南军区部队肃清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并参与组织建立民主政权等工作。1955年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1956年起任国务院第三、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参与原子能事业的创建工作。1960年起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兼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文革”中,实际上被解除领导职务。1977年恢复工作,任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三中全会增补)、中央-书记,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5、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宋任穷回忆录》。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