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渭南市> 合阳人物

刘祖典

刘祖典为

  我国著名黄土力学专家、教授刘祖典,男,1914年生,合阳县和家庄乡故池村人,1940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水利系,授予农学士学位,留院工作,1953年任教授兼系副主任。1956年被国家保送去原苏联莫斯科建筑学院进修,在科学院院士H•A崔-奇教授指导下进修二年,1958年回国。1953年加入中国九三学社,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农学院和陕西机械学院教授兼水利系副主任、土木系主任。1982年后为陕西机械学院教授、研究室主任和研究生导师,西安理工大学教授。
  1950年至1958年曾担任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和土工研究室主任;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82年被聘为高等学校水利水电类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聘为全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建设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1989年被聘为水利电力部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土力学和基础工程学会会员;1980年至1989年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一、二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理事;1964年至1992年任陕西小土木建筑学会第二、三届理事和第四、五届名誉理事;1965年至1985年任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及地基基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60年至1984年任陕西省水利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1984年至1989年任第三、四届名誉理事;现任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名誉理事。
  刘祖典同志五十余年一直在高等院校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从1960年起就培养研究生,许多已成为教学和科研上的专家、学者,在水利水电工程和土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他长期任岩土力学教研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1982年获得岩土工程学科硕士授予权,1986年获得岩土工程学科博士授予权。他对西北地区的黄土地质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应力应变关系、湿陷变形机理、湿陷变形的弹塑性结构关系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理论研究,他所著《黄土力学与工程》,是近几十年黄土研究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一部系统阐明黄土工程性质及其应用的理论著作,对今后的黄土研究工作和工程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先后五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92年被授予“陕西省科技精英”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58年,党和国家决定兴建宝鸡峡灌溉工程。渠首段98公里黄土塬边渠道的高陡边坡设计与稳定性问题是该工程的一大技术关键。水电部和陕西省水电局曾邀请国内外专家多次勘察研讨,观点比较分歧,还有人持否定态度。刘祖典同志也被多次邀请讨论具体实施方案,他针对宝鸡峡工程黄土塬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黄土塬边陡边坡设计的坡形、坡比和坡高方案,以及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和措施,这些意见均被工程采纳和实施,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完成。1972年,根据水利电力部的指示,组成-两省水坠法筑坝科研组,总结群众筑坝经验,并开展现场与室内实验研究,以提高筑坝技术和质量。刘祖典同志应邀参加了这一工作的始终。他早年受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的教导,提出根治黄河之本在于防止黄土塬区的水土流失,在沟谷中打坝淤地,拦泥蓄水,是治理黄河的根本大计。通过室内外试验,提高筑坝技术和施工效率,决定在关中和豫西重粉质垠土地区,推广水坠法筑坝技术,水坠法筑坝技术曾提交十二届国际大坝会议,并获得1985年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集体)。
  刘祖典先生将毕生精力和心血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水利水电科学研究上,为我国土木建筑和水利电力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教书育人,锲而不舍,造诣深厚,成果累累,又襟怀坦荡,谦虚谨慎,严以律己,品德高尚,因而广泛受到人们的仰幕和尊重,在国内外尤其在西北地区享有崇高声望,被誉为水利专家,黄土力学专家。[---分页---]2002年,他与博士研究生合作,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撰写成“土的弹塑理论基础”专著,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本书可作为我国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铁道工程和交通工程等学科研究生的弹塑理论教材,也是本学科工程技术人员的必备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