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镇江人物

柳诒征

[公元1880年-1956年]

柳诒征为[公元1880年-1956年]

  柳诒征(1880-1956)字翼谋,号劬堂,又号劬山髯,镇江人。7岁丧父,与母、姐住外祖家读书。16岁与赵声同案进学后,设馆授徒,以维持家庭生活。后由陈庆年介绍到缪荃荪创办的江楚编译局任助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随缪荃荪到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在南京与茅谦、陶逊等办创思益小学堂,成为南京第一所新制小学。后又任江南中等商业学堂、江南高等学堂、江南高等商业学堂、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教员,自编《历代史略》等教科书。辛亥革命时任丹徒县临时议会副议长、镇江(府)中学监督。后又历任北京明德大学、南京东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教授或讲师,当代知名学者如茅以升、张其昀、张世禄、王季思等都是他的学生。
  民国16年(1927年)起担任南京国学图书馆馆长。他指导馆员把藏书整理分类,编成目录30巨册;影印珍本秘籍100多种,公之于世。他不但组织馆员从事学术研究,每年出版年刊,而且对读者给以指导和便利,对外地读者还提供食宿服务,把图书馆办成了学术中心。抗日战争中,他竭尽全力把馆藏图书转移或隐蔽起来。抗日战争胜利后被聘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国史馆纂修。曾想尽一切办法追回已散失的书籍19万册,终于保全了国学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书的基本完好。解放后家居上海,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对征集图书文物多作贡献,镇江绍宗藏书楼,也是他倡议恢复的。
  五四运动后,与东南大学同仁办《学衡》杂志,后又参加《史地学报》、《史学杂志》、《国风半月刊》等刊物的创办和,形成了史学界的“东南学派”。他的著作都用文言写作,但到抗日战争爆发后,却一反旧习,用白话文写了一篇《说“明耻教战”》。鼓吹抗日,批评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顽固。
  他的诗初学杜甫、韩愈,后来喜爱陆游,又擅骈文。书法以颜书为基础,上追篆隶北碑,极阳刚之美而腴润有致。先后发表的重要论文有《王立子事迹》、《汉官议史》、《华化》、《读墨会要》、《五百年前南京之国立大学》、《唐代兵数考》、《历代兵书目录》、《卢抱径先生年谱》、《南京史谈》、《族谱研究举例》、《江苏书院志》、《明代江苏倭寇事迹》等。还有《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中国人民生活史资料》、《国史要义》、《东亚各国史》等专著,尤为学术界所重。另有大量未刊文稿、日记、随笔等藏于家。

同年(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