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保定市> 顺平人物

刘秀峰

[公元1908年-1971年]

刘秀峰为[公元1908年-1971年]

  刘秀峰(1908~1971)原名刘法常,字爱川。完县(今顺平)寨子村人。曾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1923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受五四运动思潮和“二七”铁路工人大 的影响,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社团活动,研读马列主义著作,发表进步文章。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春转为中共党员,并受命担任国民党保定市党部组织部长。同年5月,调任中共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技术书记兼机关党支部书记、职 动委员会书记,受北方区委直接领导。此前,曾受党组织委派回乡在寨子村和周围的村子开办农民夜校,成立寨子村党支部。
  1926年9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中共保定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被破坏,刘秀峰被捕入狱,经受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经多方营救获释。因保定执委被破坏,革命处于低潮,刘秀峰回原籍组建了以寨子村、西五里岗村、大恩村党支部为基础的中共完县特别支部,任书记。1927年到满城王辛庄秘密开展工作,建立了中共完满联合县委,任县委书记。后又在易县冯家庄建立了易县第一个党支部。
  1928年底,刘秀峰调到天津顺直省委工作。1929年省委遭到破坏,再次被捕。在狱中,参加了彭真领导的多次-斗争,并成为监狱斗争的骨干。1936年8月出狱后,任中共保定直属特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特委书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秀峰先后任中共平汉省委、晋察冀省委组织部部长。在平汉线、冀西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10月底,中央组建中共晋察冀边区党委,刘秀峰任边区党委执行委员、 部长和宣传部长。他日夜奔走于阜平、顺平、唐县、满城、易县、望都、曲阳等广大地区,迅速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和革命政权,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并被当地抗日武装推举为华北抗日义勇军第三纵队总指挥。不久,这支抗日武装划归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大队,刘秀峰兼任大队政委。
  1939年4月,刘秀峰率领晋察冀边区党、政、军、群工作汇报团赴延安向党中央、中央军委汇报工作,后留延安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40年学习结束后,留在中央党务研究室,在任弼时、王若飞领导下工作,积极参与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和“精兵简政”等方针、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刘秀峰先后担任保定市市长、中共张家口市委书记兼卫戍区政委,并被民主推选为市参议会会长。1947年调任中共冀中区党委副书记、书记,冀中军区副政委。1948年6月调任中共石家庄市委第一副书记(主持工作),1949年4月任中共石家庄市委书记兼政府市长。按照“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发扬民主才能达到团结”的党的城市工作指导方针,使石家庄工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成为华北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榜样。1949年8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兼第一副市长。
  新中国成立后,刘秀峰继续担任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兼第一副市长,1952年6月任中共华北局副书记兼华北行政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主管工业生产和经济建设。
  1954年9月,刘秀峰任国家建筑工程部部长。在他的领导下,很快使建工部成为一个拥有庞大建筑设计、施工、安装、建材生产及科研队伍的部委,使建筑业成为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他特别注意学习苏联建设方面的经验,尊重和培养中国自己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其发表的《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建筑新风格》,对建筑学有独到的见解,获得各界专家的好评。
  刘秀峰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文革”期间受到破孩,1971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