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甘肃省> 兰州人物

刘晓东

[百润总裁]

刘晓东为[百润总裁]

  刘晓东生于1967年,后进入兰州卷烟厂工作。1992年,刘晓东从兰州卷烟厂离职,辗转广州、深圳等地后,1997年6月,与杜宇红、马小花、陆斌以及兰州津源化工各出资20万元共同成立上海百润香精香料有限公司。2011年3月,上海百润登陆中小板挂牌上市,简称百润股份。以香精生产为主业的百润股份,其约四成业务来自甘肃烟草业。
  早在十年前,百润总裁刘晓东为谈生意,出入上海夜场,发现一百多位香烟香精客户一年的销售额,抵不过夜场一套鸡尾酒一个月的销售数字。他不禁怦然心动。
  在上海夜场,啤酒、洋酒、饮料三分天下。刘晓东并不敢直接与轩尼诗、人头马、芝华士、威士忌等财大气粗的洋酒品牌硬碰硬,他别出心裁地把伏特加和果汁配在一起,一个酒不酒、饮料不饮料的新产品——锐澳预调鸡尾酒诞生了。
  权衡再三,刘晓东为锐澳定价20元(夜场比普通渠道贵一倍以上),希望低调地啃下一小块蛋糕。没想到,这个定价让洋酒看不起,却与雪碧、可乐齐平,顿时招来后两者的贴身肉搏。
  刘晓东狠心把锐澳零售价提高到30元,希望留出更多利润获得侍酒师和服务生的推荐。然而,这又犯了一个大忌——刚好进入啤酒的价格势力范围。青岛啤酒、百威、喜力、健力士、科罗那等纷纷祭出包场、买断手段,夜场经验极度匮乏的锐澳寡不敌众。
  四面受敌的刘晓东,不久又遭遇同类对手——古巴百加得酒业旗下有灰鹅伏特加、帝王威士忌、卡萨多雷龙舌兰等数十个烈酒品牌,但其亚太区掌门海洛德认为,公司急需开辟新增长点。锐澳的出现,让海洛德发现了机会。于是,百加得也推出冰锐朗姆预调鸡尾酒布局上海。
  然而,冰锐重演了锐澳的出师不利。2008年,冰锐在上海的销售额仅仅几百万,受到总部点名批评。而锐澳负债2500多万元。百润董事会象征性地收了刘晓东100元钱,把锐澳品牌卖给他,算是惩罚,也算是面子。
  专攻年轻女性聚会转战“白场”扭亏为盈夜场渠道的扼杀几乎让预调鸡尾酒绝迹江湖,刘晓东和海洛德双双陷入僵局。
  而此时,电商悄然兴起。一天晚上,住在外滩的海洛德从电视上看到马云向淘宝追加20亿元投资的新闻,灵感被点亮,随即大量撤销夜店促销,几乎把冰锐都搬到网上售卖,且把价格降到10元一瓶。
  依靠绚丽的色彩,丰富的品种,加上鸡尾酒的招牌(虽然是预调),冰锐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不过一年,冰锐销售突破3000万瓶。
  刘晓东也醒悟过来。预调酒的出路不在夜场土豪,而是追逐时尚的年轻人!他打出定位更显精准的“小姐妹聚会的青春小酒”口号,直接把产品定位为年轻女性专用,并且宣称,这是白场(相对夜场而言)鸡尾酒。
  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女性,聚会颇多,喝饮料不能助兴,喝酒容易失态,“小姐妹的青春小酒”时尚又有范。一时间,锐澳盖过了冰锐的势头。2010年,锐澳实现盈利1000多万元。
  预调酒就此度过生存危机,但这也意味着,锐澳和冰锐这对曾经的夜场难姐难妹,正式在“白场”掐上了。
  拼大卖场、拼销售返点、拼给经销商的账期优惠……双方打得难解难分。
  冰锐依靠大经销商,很快发展了许多二三级有着各种关系的分销商。凭借地头蛇的关系,冰锐占据了几乎所有一线城市的大卖场及最醒目的货架。
  而锐澳则一个城市一个经销商,不设二级经销商,这就要求经销商必须具有全渠道能力,但难度极大。数月下来,锐澳仅进入华润、家乐福等有限卖场。
  就在刘晓东心急如焚时,海洛德的策略漏洞导致冰锐各地串货严重,价格体系混乱。经营冰锐的美酒乐旗舰店率先关闭,随后家乐福、沃尔玛也纷纷暂停进货。2012年前期,冰锐的销售额下降一半,海洛德被迫离职。
  刘晓东趁机攻入各大商超,一口气从上海、深圳扩展至全国28个省市,稳占商超预调酒类40%以上货架,冰锐则占据不到20%,余下市场被一众小品牌瓜分。
  植入“跑男”风头无二经营十年终成“爆款”可惜,刘晓东终究没能一统江湖。锐澳攻下商超,冰锐却回手一 ,利用此前品牌之争对消费者造成的影响重返夜场,拿下80%的夜场和大型餐饮店,并将此渠道-得滴水不进。2012年,冰锐交出4.6亿元的成绩单。这招漂亮的回马 来自海洛德的接任者辛迪卡,辛迪卡曾在吉利和宝洁担任亚太区总裁。
  同年,锐澳销售额5800多万元,两军的阵营初步清晰。
  但辛迪卡不愿善罢甘休,仍然希望成为商超渠道霸主。
  刘晓东为打消冰锐对卖场的觊觎,率先推出试饮买赠,卖场销量立刻提升30%以上。冰锐也不甘示弱,先是试饮送礼,如电话本、卡套,接着全场满199元减10元。
  在促销的刺激下,冰锐和锐澳销售额增加三成以上。
  然而,眼红者纷纷进场,数十个跟风品牌抱着赚一把就撤的想法,宣称“PK冰锐、锐澳”,卷起席卷全国的恶性降价潮,价格甚至直逼5元、3元。这导致冰锐和锐澳销售额虽增,利润率却陡降10%。双方猛然醒悟,终于停手。
  不打价格战,就打营销战。冰锐和锐澳不约而同看上了植入营销。
  此时,百加得又换新帅,指挥冰锐在中国市场冲锋的是52岁的乔恩。此人看到娱乐节目对品牌的带动作用,瞄准了从韩国引入的《奔跑吧,兄弟》及电视剧《何以笙箫默》。不过,两者的植入报价超过1.5亿元。
  刘晓东当然也来竞争。于是植入费用水涨船高,飙升至2亿。
  由于百加得董事长希望乔恩谨慎行事,冰锐的植入计划搁置。
  而刘晓东掌握着锐澳的生杀大权,不需要上报。他作价55亿元,把已盈利2000多万元的锐澳股权(上海巴克斯酒业有限公司)卖给百润董事会,全力筹资拿下植入的绝对优先权。
  刘晓东, 对了。
  在《奔跑吧,兄弟》和《何以笙箫默》的强烈带动下,锐澳2014年销售额猛增至9.8亿元,比上年增长近8倍。而冰锐错失机会,销售额仅维持在9亿上下。锐澳一鼓作气,今年又植入《奔跑吧,兄弟》第二季,以及《杉杉来了》、《把爱带回家》、《你们被包围了》等十余部电视剧。从单纯的广告代言,到活动互动,再到大剧营销,经营十年,锐澳的品牌效应已难觅对手,今年上半年营收16.17亿元,成为2015年的大爆款。
  链接预调酒逾七成毛利引各大巨头竞折腰预调酒到底有多热?在今年成都糖酒会上,有近30家预调酒企业亮相。
  2014年,国内预调酒市场容量已达25亿~30亿元规模,预计2015年将扩大到50亿元,行业远未达到天花板,目前仍然处在快速增长期。
  目前,各路资本都在竞逐这个原本小众的市场。白酒企业最为积极。去年8月以来,古井贡、洋河、五粮液集团都有产品推出,连卖奶品的黑牛食品、卖饮料的汇源果汁,乃至啤酒巨头百威英博都来凑热闹。此外,很多中小企业也开始推出预调酒产品,甚至山寨其他预调酒品牌,打起擦边球。
  企业扎堆而来,是看重行业的丰厚利润。有业内人士指出,预调酒是用基酒调的,要加入大量水稀释,添加的香精成本也很低,因此每瓶的生产成本不超过三四元。
  根据白酒专家晋育锋的测算,“RIO的成本在1.8元左右,出厂价在7元左右”。
  预调酒利润到底有多高?从上市公司的公告中可略窥一二。锐澳所属的巴克斯酒业毛利率达到70%以上,2013年、201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2.32%、75.36%。黑牛食品2014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含酒饮料”即预调酒的毛利率为7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