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扬州人物

李仲南

[公元1900年-2007年,著名诗人、教育家、教授]

李仲南为[公元1900年-2007年,著名诗人、教育家、教授]

  李仲南(宝琛),江苏扬州人,生于1900年9月9日(清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十六日),1925年考入复旦大学国文科,1928年获复旦大学首届中国文学科文学士学位。此后先后任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商学院、法政学院、圣约翰大学等院校教授,1924年由吴江陈去病介绍加入南社,成为南社后期成员,最后一位诗人。
  毕生培桃李,清芬雅韵传后世,松寿越期颐,亮节高风冠群伦。纪念南社,缅怀先贤,让我们更加怀念这位经历了三个世纪,跨越了108个春秋的民革百岁老人,南社诗人李仲南。
  李仲南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和社会事业,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桃李遍布海内外各阶层。李仲南先生善良、慈祥、宽厚待人,有着博大的胸怀和一颗包容的心,赢得了后人、晚辈和社会各界的尊重和崇敬。
  南社一老今犹健门下三千俱思贤南社,1909年11月13日创建于苏州,发起人是陈去病、高天梅、柳亚子等。她是辛亥革命前后我国著名的文学团体,作为革命文学团体的南社,她在辛亥革命前的唯一使命,就是提倡民族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南社成员多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以同盟会为骨干,多是知识界的革命激进分子,政界名人,文化精英达千人之多,其活动中心在上海。南社的成员多为文人,因而他们以文学创作为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斗争服务,他们以大量的诗、词、曲、剧和政论文等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鼓吹民主革命,倡导西方共和制度,宣扬民族气节,振奋民族精神,以作品讴歌革命,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宗旨,同辛亥革命相呼应。有“文有南社,武有黄埔”之说。李仲老是南社后期社员,也是最长寿者,他在《参加南社的雪泥鸿爪》一文中写道:1924年我就读南雍时,与业师、南社创始人吴江陈去病(佩忍)和江南刘三(季平)过从甚密。去病师著有《浩歌堂诗抄》,从付印到发行,我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深得师座赞扬。我每写成一首诗,都送他们斧正,耳提面命之余,进步快、诗兴浓。记得在一个暮春的天气,正是后湖红了樱桃的时候,吴梅师从苏州来宁,要我代邀陈去病、刘季平、胡小石三位老师小酌于府东街老万全酒家,我亦参加酒会。酒至半酣,去病师言及南社发展后辈力量,年轻一辈,有文学素养和服膺-者均可介绍参加。言罢,陈师嘱我明日抄写一份三代历史书面送审。月余后,陈师告我曰:汝今后就是南社一位年轻朋友了。从此,李仲老成为宣扬革命的一份子——南社成员,诗词创作也更上一层楼。他晚年积极参加南社研究会的活动,为上海南社纪念馆题词:南社渊源溯胜川,清芬肯诵念先贤。骚坛祭酒谁为继,雅韵绵绵五百年。
  李仲老一生追求进步,广泛参加社会活动,早在三十年代就同宋庆龄、鲁迅、郭沫若、茅盾、周扬、李济琛、张学良等爱国进步人士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积极支持革命活动,掩护爱国进步学生。抗战期间创办扬州中学沪校,在上海解放前夕保护图书、仪器,迎接上海解放,受到陈毅市长的嘉奖。五十年代,又把长子送到抗美援朝前线。
  李仲老夫人崔崇贤(南娟)出生在扬州的大户人家,是清天津侯补道之女,扬州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光荣军属、社会活动家。10岁时拜师于著名画家史常标(史可法后代),擅长绘画,尤以画牡丹见长,民国扬州女画家之一,也酷爱写诗,曾在上海著名的尚公小学任教,于20世纪70年代去世。
  情系教育心系母校李仲老在晚年以百岁高龄参加了复旦大学、扬州大学、扬州中学三所名校的百年华诞,见证了三所名校的发展历程。李仲老毕业于复旦,又就职于复旦,对复旦大学有深厚的感情。60多年后,李仲老作绝句二首致同学好友夏征农,共同回忆当年在复旦的求学生涯:访旧几疑在隔世,春申浦上忆平生,德星未可寻常聚,庸碌自惭见锦鲸。拓落杏坛数十年,寡闻无状惘惘然,芸窗学子多伤逝,剩有杜陵仰大贤。2005年复旦百年校庆前夕,李仲老慨然捐出了自己当年的毕业文凭,这份宝贵的文凭是现存最早的复旦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见证了复旦大学的发展历史,且有极高的价值,现珍藏于复旦校史馆,并挥毫题诗一首赠复旦领导:当窗红衬一枝梅,四壁清光净无埃,未识何人能侍座,此中定许育英才。并以“朝气、正气、才气、志气、骨气”鼓励复旦人奋发向上。在扬中的“树人堂”前,李仲老展望百年名校,历尽沧桑,弘歌不辍,名师荟萃,人才辈出。回忆起与朱自清、江树峰、任孟闲、周厚枢、-、黄泰、黄应韶等人的交往与友情,感慨万分:扬中百年韶光,春风化雨。“树人堂”是百年树人胜地,千秋而后该地景观,正是绕堤春柳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更令人叹为观止矣。并贺诗三首祝青春扬中百年树人:斗换星移一百秋,声声木铎有追求。树人理念唯才德,大厦风铃永不休……“百岁年华如逝水,催人岁月不聋痴;神清体健读书乐,执着诗文寄所思”。李仲老乐观开朗、淡泊人生、遇事无争、心胸开阔、奋发向上,具有高尚的风范,是一位慈祥、宽厚的长者。2000年百岁之时出版了由老朋友陈立夫题写书名的诗集《随学制斋吟集》。在诗集的自叙中李仲老写道:……记起鲁迅先生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不可妄自菲薄”,于是又在读诗、写诗消磨岁月的途径上滑下去了。个人读诗是有步骤地选择那些题材上、语言上的各种风格,如凝重、委婉、严谨、轻灵、平易、浓艳的耐人寻味的古诗。要知道诗的效应,都是以真实为前提,而且充分表现了各自个性化。众所周知,文学的生命在于诚挚,而不在于夸饰。根据这个信条,一个衰老病残的人,能在水清风微的轻松情况下挥笔写下能折射出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和修养,用诗句坦荡于读者面前似乎可以差强人意吧。李仲老写过一首《乙丑重阳日夕照喜晴》较能表达他老年意境:“淅沥满城茱萸节,霞光一抹乐如何。有情明月无情雨,偏是秋来领略多。”并做竹枝词以遣兴:清晨扫地迎雄风、淡食宜人要适中,老趣弥增多奉献,看家本领在书丛。耳聪能辨无声词,目注蝇头少质疑,洒脱心胸求寄托,人生九十不稀奇。
  见证历史致力祖国统一工作作为一名民革老人,李仲老生前一直对党派工作、对-工作尽心尽职,任劳任怨,特别致力于祖国统一工作。李仲老在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见证了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建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亲密关系,积极参政议政,为祖国经济建设献计献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曾在纪念国庆·政协四十周年颂歌中写道:四十春秋岁月催,九州同举赏功杯。五星闪闪普天照,云集万商接踵来。十月星辰随日流,国思政绩两凝庥。当会俊彦扣民瘼,春水孔长事事幽。在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时,李仲老曾有感二绝:城关光复劲清秋,七十年来似水流。笑日常开论国事,江山如画日当头。春草萋妻春水绿,神州争唱太平曲。旌旗风展云飘扬,壮士抛头引汉玉。
  南社作为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革命的文学团体,我们纪念南社、研究南社,纪念先人、缅怀先人,就是把南社精神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南社诗歌,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李仲老作诗云:虚谷襟怀忌短长,贯通真理太匆忙。若能百岁献余热,鼓腹高歌走四方。
  这正是李仲南(宝琛)先生人生的真实写照。 相关院校:

复旦大学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