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威海市> 环翠人物

梁萼涵

[清][公元1798年-1858年]

梁萼涵为[清][公元1798年-1858年]

  梁萼涵(1798-1858),字心芳,号棣轩。原籍山东荣成孟家庄(现属环翠区)。
  初为清官梁萼涵出生在一个有良田百亩,房屋数十间的殷实人家。其父梁敬亭,重视读书,热衷功名,曾花钱捐得一个“附生”。他对子侄们的读书尤其重视,督促他们趁青春年少“强学力行”。梁萼涵在其父的严教下,日夜苦读,强学博览,精通古今,加上天生聪颖,进步神速。嘉庆十八年(1813年),拔贡。后在刑部做了个七品京官。嘉庆二十三年中恩科顺天举人。嘉庆二十五年中进士。
  青少年时的梁萼涵秀外慧中,聪明过人,凭真才实学,得到皇帝的赏识。“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由七品京官升到二品大员,光宗耀祖,风光无限。他先后做过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职编修,功臣馆纂修,国史馆协修。道光乙酉科顺天乡试同考官,道光辛卯科河南乡试副考官,福建道监察御史,京畿道监察御史,户科给事中,光禄少卿,简放浙江按察使,甘肃布政使,云南布政使,山西巡抚,调补云南巡抚,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诰授资政大夫。
  梁萼涵在任山西巡抚以前,为官还是比较清廉的,为百姓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为国家付出一番心血,受到人们的好评。
  道光二十一年,梁萼涵升迁山西巡抚,成为年轻的封疆大吏。上任之初,他大刀阔斧地革除了一些陋规恶习。尽管这些举措在朝堂上褒贬不一,但他锐气十足,毫不退缩,受到山西百姓的欢迎,得到道光皇帝的肯定。此时的梁萼涵,闲余时间,著书立说,有《伯孟书斋稿》存世。雅兴所至,和学者文人游览名胜、诗文对答。在兰州名胜“东寿堂”,有他和著名学者梁章钜所题的对联(梁章钜联: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梁萼涵联:高柳十闱,莺声当户;文窗四辟,花影如潮)。此时是梁萼涵为官最得意的时刻。
  后为-然而,“人情翻复似波澜”,梁萼涵在人生的鼎盛时期,为金钱所0,走上了邪路。这位本来可大作为的封疆大吏,却因晚节不保,名声狼藉,遗恨终生。
  山西是个内陆省,食盐靠从沿海贩运。食盐自古以来由国家专运专卖,严禁私人贩运。但当时很多不法盐商铤而走险,私贩食盐,十分猖獗,屡禁不止。此时的梁萼涵,利令智昏,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把百姓的疾苦抛在九霄云外,与不法大盐商互相勾结,通过所谓的取缔私运,0,私分白银3000万两。不久事发,咸丰帝下旨查抄梁家。梁家在京城的密探,火速来威通风报信。得到消息后,梁家连夜把大量金银财宝转移他处。当文登营守备郑连登接旨带兵查抄时,梁家又重金贿赂,天天酒肉款待,临走金银相赠。此案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道光二十五年(1845)因病告归。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降旨召用,因腿疾得免。
  梁萼涵为官30余年,所贪银两难以计算。这些赃银,除了两次任考官收受贿赂外,大部分是巡抚任上所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他回孟家庄,8个侄子出庄迎接,梁萼涵当场向每个侄子赏银1000两,真是一掷千金,何其大方!要知道,当年武将谷生琰战死疆场,为国捐躯,皇帝赐葬才赏银400两。此时,正是 战争失败,清政府割地赔款,国人心头滴血的时刻,梁萼涵却衣锦还乡,挥金如土,这与以身殉国的关天培、发配新疆的林则徐相比,反差何其大也!道光十七年,梁萼涵将家由荣成孟家庄迁往文登万家庄,选中三面环山一面紧连平泊的“椅子”地,开始大规模修建梁氏庄园。
  梁氏庄园于咸丰二年(1852年)开工,梁萼涵在庄园开工后6年去世。历经三代人经营,民国十四年(1925年),庄园才告完成。庄园的主人开, 场,放0,囤积居奇,0,挖空心思。在近20个村庄共占地28800亩,山峦无法计算,房屋(包括主房、陪房)共2947间,商号、油房、药房20多处。环庄修有高3米的围墙,四角与东西两侧筑炮楼六座,庄园里有自己的武装,时为文、荣、威、牟首富。
  清咸丰八年(1858)卒,纵观梁萼涵一生,前半生还算廉洁,后半生却完全相反,“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一世聪明的梁萼涵,晚节不保(据文登市志),留下永久的遗憾,令人叹惜!
同年(公元179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5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