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云南省> 曲靖市> 宣威人物

林桂清

[公元1888年-1952年]

林桂清为[公元1888年-1952年]

  林桂清(1888~1952.10),字笠耕,男,汉族,云南省宣威县城下堡街人。
  林桂清幼年家贫,读书至14岁,离家到昆明考入陆军小学,结业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毕业后编入滇军连队,参加过辛亥“重九”起义、护国、 诸役。
  民国4年(1915年)秋,林桂清任滇军第七团工兵营长。当时袁世凯以高官厚禄拉拢各省督军,唐继尧态度不明。他和滇军中的中下级军官杨蓁、邓泰中、李文汉、杨如轩等10余人,在西山太华寺后丛林中秘密-磋商决定:唐若反袁,就拥护他;如不反袁,就推倒他。并议定从各方面敦促唐继尧讨袁。
  护国起义时,林桂清的工兵营编入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团杨蓁部。后升任廿三团团长,黎元洪授予上校军衔,四等嘉禾勋章。在纳溪战斗中左臂负伤,回昆休养。不久,奉派到宣威招兵援川,共招兵2000余人,屯驻镇雄,准备入川。
  1918年,林桂清被保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工兵科学习,1920年回国。先受云南督军唐继尧任命为挺进军司令官,后随唐继虞赴贵州,任督军府副官长、军饷局长。唐继虞离贵州后,他赴北平,入陆军大学第九期,毕业后回滇,任云南省民政厅测量清丈土地处处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滇黔绥靖公署参谋处少将主任,兼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战术教官,中央军事委员会昆明行营运输处中将处长、行营兵站总监部副总监等职。
  1941年9月,宣威县长彭元槐以宣威中学“学风早已败坏,-风潮年有数起”为词,强令宣威中学解散。宣威学生代表到昆明找到林桂清,他和在昆宣威各界代表百余人,两次-民政厅长李培天,要求撤办彭元槐,支持学生的正义要求。
  1942年后,林桂清辞职居昆明北郊岗头村,在近城各村经营电机碾米厂,在城区开设旅社。在1945年的“一二·一”运动中,他热情支持-,除解囊捐款外,并以“爱国退役一将军”之名撰写挽联“壮士壮志壮山河,血肉血债血来还。”派人送往灵堂悼念四烈士。1948年,为杨杰直接联系的“民革”成员,也是中共地下党敌情小组联系的-对象。他在城区开设的西北旅社曾作为地下党敌工部的秘密联络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桂清积极拥护政府的各项政策。1952年10月,病故于昆明。
  来源: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同年(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