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德州市> 齐河人物

韩锦堂

韩锦堂为

  1924年韩锦堂出生于齐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兵荒马乱的年代使他在童年和少年饱受生活之苦。在苦中他最大的乐趣是画画,而且无师自通,画什么像什么。16岁他离开家乡去济南一家印刷厂当学徒,当时印刷厂效益很好,但学徒待遇很低,于是他就画了一幅名为《水涨船不高》的漫画,在学徒中流传,引起强烈共鸣,这是他的画第一次有了社会意义。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官员纷纷来接收地方,每来一批便0、横征暴敛,他非常愤懑画了许多漫画,到处张贴,有一张题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漫画,直接贴到了政府官员的办公室门前,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当时我只是想用画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所以胆儿也就特别大。”韩锦堂笑着说。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候,他画了一幅画,蒋介石坐着飞机仓皇逃往台湾,画得很搞笑,表达了胜利前的喜悦。解放后,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他多次画毛主席像。1963年,他画了一幅题为《饱尝苦中苦,深知甜中甜》的老农像,获得金杯。藉此,得以到山东艺专深造。“在绘画方面,我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却非常欠缺。就像《亮剑》中的李云龙,战场上领兵作战毫不含糊,但真到军事学院学理论就非常吃力了。”说到这里,老人家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很爽朗,底气很足。艺专毕业时,他的《知心话》获得好评,标志着他已经跻身省级创作队伍。后到胶东海阳县体验生活,他先后创作《不见鬼子不拉弦》、《猎余》、《空中开花》等作品,表达了60年代抓美蒋特务,“要时刻准备打仗”的政治氛围。“文革”期间,他画了《鲁北江南》,内容是齐河种水稻,背景是“农业学大寨”和“毛主席语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画有了更多的亮色:《盛夏》,穿着鲜艳的农村姑娘结伴骑着自行车卖雪糕;《余兴》,农民富裕了有余兴栽花养鸟;《致富之路》,农民卖棉卖粮的丰收景象;《灌汤包》,农村物资交流会上的一幕。1997年为香港回归而作《母亲》、《蓝蓝的天绿绿的地》。2000年创作《源远流长》,一个小姑娘在练毛笔字,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2005年神六升天,欣喜之余,已过耄耋之年的韩锦堂作了《八仙过海各献其能》的巨幅画,他说:“显”是一人的本事,“献”才是集体的力量,正因为中国凝神聚力,才有神六的升天。
  “花鸟不足于表现历史,人物才能更好地表现时代。我觉得我有责任去表现时代,而且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每画完一幅画我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现在想干的事很多很多,能干的事很少很少。汶川大地震和奥运会的时候,我都想作画,但已经力不从心了。表达一个大主题就像拍一部电视剧或写一部长篇小说,是一项大工程。”84岁的老人在结束采访的时候怀着沉重的心情不无遗憾地说了这么一席话。
  韩锦堂老先生在用翰墨定格时代,在用责任回报社会,在用不断的进取来诠释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