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西省> 临汾市> 襄汾人物

郭寿天

[公元1910年-1939年]

郭寿天为[公元1910年-1939年]

  郭寿天(1910~1939),又名郭福兴。南辛店乡西邓村人。父亲郭观成是个敦厚诚实的农民,母亲是个勤劳善良的农家妇女,生有一子三女。
  寿天自幼耿直朴实,聪明伶俐。七岁入学就勤奋学习,十二岁考入襄陵县第四高级小学读书,学习成绩优良。1927年考入省立临汾第六师范学校。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十分不满,抗日救亡运动到处开展。那时不少爱国人士的抗日救亡言论,对寿天影响很大,特别是1932年冬,朝鲜爱国志士金在天在临汾讲朝鲜-惨状,更使他感动。是年暑期,寿天高师毕业后,在襄陵第一高小任教,他把学校作为培养救国人才的场所,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他经常给学生介绍进步书刊(如邹韬奋、闻一多的著作和北平出版的《大众周报》等),向学生灌输革命救国的思想,教唱革命歌曲,他说:“培养出一个好学生,就是培养出一个救国人才,就为救国增添一份力量。”不少学生毕业后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6年夏,他调至南辛店第四高小任教。“七七事变”后,鉴于民族危机迫在眉睫,国家命运濒于绝境,寿天胸中怒火无法按捺,抗日救国的热情更加高涨,毅然离开学校,参加了抗日救国牺牲同盟会,投入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成为襄陵牺盟会的骨干和领导人之一。1937年8月,纪锦章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襄陵县第一批党员之一。1937年12月他担任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任襄陵县委书记。
  1938年初,日军侵占襄陵县城,由于县长张福丙破坏团结抗日,专搞摩擦对立,勾结日军,拉拢反动士绅,拒绝接济自卫队,造成给养物资困难,加剧了当时的紧张混乱。在此关键时刻,郭寿天和纪锦章通力合作,紧密团结,一面加强自卫队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一面团结开明士绅和知名人士(如高贞臣、章子勤、李步唐、李青轩、郑宗虔、刘义俭、张维汉、卫子英、师振堂、刘尚志等),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终于战胜了以张福丙为首的顽固势力,稳定了抗战阵营。
  同年,他兼任襄陵抗日游击队支队政治部副主任、人民武装自卫队政治指导员。3月14日,在襄陵城东的汾河上,日军押数十名民工修桥,郭寿天率领游击队一部,黄昏时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毙伤敌七、八人,将敌尚未修好的木桥焚毁,敌仓惶而逃,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襄陵人民的斗志。在任职期间,郭寿天坚持贯彻政治工作制度,做到军民一致,官兵一致,提高了部队的素质和战斗力。自卫队每人每月只有五角零花钱,生活十分艰苦,他经常对战士说,作为一个革命者,爱国战士,只要时刻想着国家,只要不忘人民,生活再艰苦,也是光荣的。
  1938年冬他任山西政治保卫二支队三大队政治指导员,带领部队在汾东、汾西进行武装活动,到处找机会钳制和消灭敌人,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39年6月,政卫二支队奉令改编为新军213旅时,郭寿天任58团政治部主任,此时抗战进入更艰苦时期。10月25日(农历9月13日)他率58团一部,到塔儿山一带开辟根据地。部队插入敌区桥儿上村,准备袭击陶寺一带之敌,不意汉奸告密,日军约500余名,由临汾、赵曲、史村分三路集结将所部包围。在突围中,郭寿天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
  郭寿天的遗体殡葬于西邓村南门外墓园,1966年4月5日政府在墓地建碑,以垂永久。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