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苏州人物

蒋士云

蒋士云为

  蒋士云,1912年出生在苏州商宦世家,祖父在无锡经商,父亲蒋履福是北洋政府外交部的一位外交官,蒋父早年曾在上海读书,后在北京大学西语系攻读,北大毕业后,曾任驻比利时公使馆随员、驻意大利代办。因蒋士云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之为“蒋四小姐”。她从小天生丽质,聪颖好学,10岁时被家人送往上海读书,12岁随父亲赴北京,在英国人办的学堂里学习英语。从小在苏州长大的她,很快就融入了北京的生活。蒋四小姐虽然出身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但她不为环境所囿,学习刻苦认真,让人深感难得。在京生活学习两年后,15岁的她,随父母返回了苏州。
  16岁时,作为驻外使节的千金小姐,蒋士云又随父母远下欧洲,并在法国巴黎留学一年,在熟读英语的基础上又初通了法文,这在同辈女子中是极为鲜见的。
  1927年,蒋士云学成回国,开始周旋于中国上层政界。在三十年代初期的北平上流社会,可说无人不晓蒋士云。她以她的艳丽容貌,更以她娴熟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让中国的上流社会和政界要员为之惊羡,成为了上世纪30年代,名动苏州和京城的交际名媛。当年的蒋四小姐,曾有照片刊登在苏州《大光明》报上。
  在蒋士云的人生中,最传奇的是当年她与有着民国“四大公子”美名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结识。蒋士云和张学良第一次见面,是在1927年夏天的北京,也就是蒋士云回国的当年。此时的张学良,已是东北军第三军团总司令。张学良很善于结交朋友,与中国驻外大使顾维钧的交往十分密切。张学良虽然驻防保定,但时常来到北京。而蒋士云的父亲蒋履福,正好从中国驻法国外事上卸任,回国述职,随同顾维钧一起来到北平。就这样,经顾维钧引荐,张学良得识蒋履福,同时也得以初识了同席的蒋履福女儿蒋士云。
  那时的少帅张学良,风华正茂、春风得意,身后有着一大堆美女追求者,虽然少帅听过百转千回的评弹和昆曲,也曾留恋甲天下的苏州园林,但当时并没把这位梳着两条辫子的年轻姑娘放在心上。可是蒋士云却牢牢记住了风流倜傥的张学良。三年之后,即1930年,张学良和蒋士云又见了面。那年冬天,张学良在南京与蒋介石会面后,带着夫人于凤至去了上海。在出席上海市长张群为他举行的招待宴上,再次和蒋士云邂逅,已出落得风姿绰约的蒋士云,这次给张学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蒋士云不但和少帅频繁赴宴,而且又接连出席了张群和上海头面人物举行的几场舞会。张学良这时才发现,蒋士云不但长大了,而且又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法语,这让他大为惊讶和欣赏,因为喜欢英语的张学良可以和蒋士云用英语互通情愫,两人谈得十分惬意。也许蒋士云就从那时起,在心底深深爱上了这个东北军人。当然,张学良心里也有这位小四妹的影子,可他返回沈阳后,就把那会讲两种外国话的苏州姑娘淡忘了。尽管他回沈后,不断收到蒋四小姐从上海寄来的书函与明信片,后来蒋士云还把不轻易示人的玉照也寄给他。暗慕张学良的蒋士云,相信他会理解她那种隐含不露的少女情愫。
  在第二年初,在蒋士云结束了巴黎的学业后,专程赶到北京,决定和张学良袒露心迹,想不计名分和张学良在一起。但结果到了北京,蒋士云非常失望,因为她从一个朋友那里得知,少帅身边又有了一个同样不计名分的赵一荻,而且还和少帅有了爱情结晶。蒋士云好歹也是苏州大家族的女儿,在于凤至之下也就算了,在赵一荻之下她却接受不了。失望之下,蒋士云离开了北京,远度重洋去了欧洲,一是为了忘掉张学良,二是要把自己心底的痛苦变成发愤读书的动力,开始了新的生活。
  等到1933年,蒋士云重回苏州时,她已成为中国当时的金融专家———贝祖诒的太太了。
  贝祖诒(1893—1982年),字淞荪,江苏吴县人,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曾供职于盛宣怀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公司统计部。1914年进入中国银行北京总行,历任中国银行界要职。贝祖诒在东吴大学毕业后,娶了庄氏的女儿为妻。庄氏出身名门,是一位笛子高手,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夫妇间十分恩爱。1913年他们添了个女儿,取名贝聿华。1917年又添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的贝聿铭。1930年,庄氏因病去世,留下了年仅13岁的贝聿铭和弟弟贝聿昆、贝聿枞以及三个姐妹。
  中年丧妻,使得贝祖诒十分沮丧。他所在的银行为了让他早日从丧妻悲伤中解脱出来,决定派贝祖诒出访欧洲,借考察欧洲国家分行的工作情况而散心消愁。就在这次出访中,贝祖诒邂逅了蒋士云,两人情投意合。其实蒋士云与贝祖诒,早在上海和南京就见过面,此次相逢国外,又是同病相怜,所以蒋士云与贝祖诒交谈数日,两个沉寂的心灵,竟然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蒋士云的父母熟知,贝家祖辈是苏州望族,尽管知道贝祖诒发妻已新丧,仍然不允同爱女的这门婚事,因为贝祖诒膝下毕竟已有6位子女,且年长蒋士云许多。可蒋士云是重感情、重信义的现代女子,毅然冲破家庭和世俗的阻力,决定嫁给贝祖诒做续弦夫人。并于1932年春,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抗战胜利后,时任行政院长、掌握财政金融大权的宋子文,极为赏识已是中国银行副总经理的贝祖诒。由他推荐,贝祖诒于1946年3月1日出任了中央银行的总裁。当时的民国报纸有文载,说蒋士云有“帮夫运”,是她嫁给贝祖诒后,贝祖诒才坐上了银行总裁的高位。在贝祖诒一年的任期内,致力于外汇管理,被视为最有才干的财务官员。后为了对付通货膨胀,主张开放外汇,抛售黄金,因外汇枯竭引起黄金风潮,再加上国民党内部的-,1947年2月宋子文和贝祖诒被迫下台。1973年贝祖诒就任香港上海商业银行办事董事,退休后寓居纽约。
  蒋士云与贝祖诒育有一女。女儿成家后单独住开,只在每星期六回到曼哈顿花园街的住宅,与母亲共度周末。纽约曼哈顿花园街是有钱人的天下,旧中国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遗老遗少,多数都住在这里。蒋士云经常与孔祥熙宋蔼龄的长女孔令仪,民国外交家顾维钧太太黄蕙兰等,在一起打麻将。1982年12月,丈夫贝祖诒因病去世后,采访蒋士云的记者如云,每次接受采访后她都会递给对方一张名片,上面除了“贝蒋士云”四字外再无其他内容,表达了她“此生都是贝家人,不会考虑再嫁事宜”的决心。
  难忘旧情续传奇蒋士云传奇不在情史,而是她的一生,都在驾驭着自己的生活。
  1936年“西安事变”后,本着明哲保身的态度,许多世家都保持沉默,惟独已是贝夫人的她,积极参与到营救张学良的行动中。张学良被押至浙江奉化雪窦山囚禁,蒋士云通过贝祖诒与戴笠的交情,获准到雪窦山去探望张学良。张学良到了台湾以后,1979年春天,蒋士云还专程从美国飞到台北,在一家餐馆里宴请已届耄耋高龄的张学良,这两件事多年来鲜为人知。这说明她当时探望张学良是在很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时也说明蒋士云重情重义,作为张学良的朋友,她尽了该尽的友情与信义。
  由于蒋士云的身后是蒋、贝、张三大家族,身份的复杂与显赫,和蒋士云力排众议的举动,在当时掀起不小的波澜。所以张学良至死都念念不忘这位“士云贤妹”,并称她为“自己最喜欢的女人”。张学良的漫长人生中,身边的异性追求者当然不仅是于凤至和赵一荻。但张学良引为至友的,也只是蒋士云。
  1988年蒋经国去世,张学良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幽禁阴影中走出来。1991年3月10日,90岁的张学良带着夫人赵一荻离开台湾,飞赴美国旧金山。在旧金山玩了四天后,少帅就跟身边的亲友说:“我想一个人到纽约去会会朋友,而且还是个女朋友!”说到做到,张学良把身体欠佳的赵一荻留在旧金山,由女儿照顾,在孙儿、孙媳的陪伴下前往纽约,住进了贝太太的家中。这时的蒋士云一个人独居,张学良来到纽约后,在蒋士云家一住就是3个月。这3个月,是少帅软禁50年来最快活的90天,身边既没有国民党便衣监视,也没有夫人赵一荻,只有蒋士云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日子过得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开心之余,张学良在纽约写下了一首打油诗:“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虽不是英雄汉,却也好色似英雄!”张学良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荻是最患难的妻子,蒋士云是最可爱的女友,我的最爱在纽约。”蒋士云原来并无任何信仰,但后来竟信基督教。就因张学良在纽约时,每周她会陪张学良到教堂做礼拜听圣经。现在的她仍然会每周末前往华人教堂,虔诚倾听圣经。这正是:苏州名媛丽质姣,西学才女羡政要,心仪少帅邂逅多,失之交臂梦魂销。不因“代过”替蒋受,更识“国难”气节高,春风满面皆朋友,红颜知己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