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上海>

胡友松

[公元1939年-2008年,李宗仁之妻]

胡友松为[公元1939年-2008年,李宗仁之妻]

胡友松
  胡友松(1939—2008),女,汉族,1939年出生于上海,原名胡若梅,是著名爱国人士、原中华民国代总统李宗仁之妻,北京市知名画家,原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名誉馆长,其生母为影星胡蝶。
  胡若梅,这是母亲胡蝶为她起的名字,意思是希望女儿如梅花般美丽坚强。由于是私生女,若梅从小就不知道父亲是谁,也不曾问过。母亲只是跟她说过:“谁要问你,你就说有妈妈,不要提爸爸。”胡友松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百乐门”,参加给前方战士募捐的活动,母亲在台上表演,她提着小篮子在场里来回走动。她有漂亮衣服,能坐高级轿车,但是她却没有自己的家。她从小就住在酒店包房里。
  胡友松的母亲胡蝶,1908年生于上海。16岁考入中华电影学校,从此步入影坛,并很快就在中国影坛走红,成为民国三四十年代的第一电影明星,一度被观众评为“电影皇后”。
  也有说胡友松根本不是胡蝶的女儿。胡友松的生身父母根本不是名人,1937年在-中遇难,当时尚在襁褓中的胡友松被送到红十字会孤儿院。后来被张宗昌的妾从院中领走抚养,辗转来到北京,与一胡姓男子同居,这也是胡友松胡姓的由来。胡友松从小与养母无感情,护校毕业后先分配到安外结核病医院,后又调到积水潭医院和复兴医院。后来是经过张常介绍认识的李宗仁。以上资料见尹冰彦先生(民革中央团结委员,第五、六届北京政协委员,李宗仁晚年在京最熟悉的朋友,李公馆的常客)的文章《李宗仁归国后生活拾零》,(载《北京文史资料》第50辑,p90-120。1994年,北京出版社)。
  中学毕业后相继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复兴医院担任护士;1966年7月26日,时年27岁的胡友松与75岁的李宗仁在北京正式结婚;1985年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退休后学习中国画,其作品受到书画家的好评;1995年在北京广济寺皈依佛门,法号妙惠居士;后曾任山东省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名誉馆长等职;成长经历6岁时,小若梅因患湿疹(俗名黄疱疹)看医生,医生根据孩子的病情建议胡蝶最好将若梅送到北方去生活一段时间。此时,恰好军阀张宗昌暴毙济南火车站,他的姨太太沈文芝逃到南京当家庭教师,胡蝶便委托沈文芝将若梅带到了北方。在小若梅的记忆里,沈文芝这位养母对她特凶,常常无缘无故地冲着她大发脾气,拿她出气,有时还不给小若梅饭吃。
  胡友松与李宗仁胡友松与李宗仁(4张)1951年,已移居香港的胡蝶得知女儿的艰难处境后,便来到北京,准备将若梅接到香港,但沈文芝一口拒绝,无奈之下,胡蝶留下了一只装满金银首饰的手提箱给沈文芝,并嘱咐她用这些东西换来的钱供若梅生活、上大学。然而,沈文芝很快将这满满一箱的财物挥霍掉了,到若梅中学毕业时,箱子已是空无一物了。
  若梅中学毕业后,考入一所医专就读。医专毕业后若梅便被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后又调入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在那“政治挂帅”、“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年代里,无论她怎么努力工作,这位“国民党高官”的女儿,也得不到组织的承认,相反还承受着各方面的政治压力,时刻都有成为“-”对象的可能。
  婚姻生活1965年,原国民政府代总统、台儿庄会战的总指挥李宗仁先生在周恩来总理的精心安排下,携夫人郭德洁女士从海外归来;第二年,李宗仁先生的夫人郭德洁因患乳腺癌在北京去世;为此,刚刚从海外高高兴兴归来的李宗仁先生的情绪十分低落;为了帮助李宗仁先生从痛苦中走出来,周总理和中央-部对李宗仁先生的晚年生活十分关心,为他物色了60多位女士;当这些女士的资料和照片放到李先生面前时,都一一被李先生婉言谢绝;然而年轻貌美的胡友松女士却被李宗仁先生一眼看中;此时,李宗仁先生最担心的是自己已经年过古稀,而胡友松还是一位风华正茂的未婚女性,李宗仁知道这桩婚姻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胡友松。
  李宗仁先生万万没有想到,胡友松会同意这桩婚事。因为胡友松对这位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爱国将军早已敬佩不已。加之她长期在原单位受压抑,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胡友松欣然答应了李宗仁先生的要求。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安排下,1966年7月的一天,李宗仁和胡友松在北京李宗仁先生的官邸举行了一个简单的结婚仪式,从此这对红颜少女和白发将军终于走到一起了。
  胡友松在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她不仅人长得漂亮,气质好,而且正好从事的是医护工作,最符合照顾李宗仁的条件。
  李宗仁对这个落落大方、聪明伶俐的女孩子一见倾心。但是,一个年过古稀,一个风华正茂,婚事的关键在胡友松。
  胡友松很快同意了这桩婚事。她说:和李先生结婚,一方面是出于我本身的政治压力,都说我是国民党大军官的女儿,在原单位很压抑。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李先生是历史人物、爱国人士,我很敬佩他。
  1966年7月的一个日子,李宗仁和胡友松在北京西总布胡同51号李宗仁的官邸完婚。这桩婚姻曾经引起不小的风波,很多人误解胡友松,以为她爱慕虚荣,看中的是李宗仁的财产。胡友松是个要强的女人,一进李公馆,她就向工作人员声明:我不管钱,所有存折、钥匙都不管,也不继承财产,我只照顾李先生的起居。胡友松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在李宗仁临终前的日子里,正是由于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看护,使李宗仁感到莫大的慰藉和满足。对此,李宗仁的长子李幼邻曾经向有关部门表示,我父亲最后的日子是她照顾的。我感谢她,她是李家的人。
  “李先生和我结婚非常高兴,他把我们两人的合影照片冲洗了很多张,分别寄给国内外的朋友,在每张照片的后面,他都激动地写上:这是我的夫人胡友松!”“他的亲属都在国外,我作为他的妻子,有责任照顾好他。我责无旁贷!”关于和李宗仁的结合,胡友松终于向我吐出了两句话,让我听得热泪盈眶。两句话里,包含了多少已经逝去的喜悦、伤心、委屈、艰辛和磨难啊!她不愿意回头看,是因为她不愿意发出叹息。
  然而这种和美仅仅持续了两年,1968年4月,李宗仁因患肺炎住院,8月又查出得了直肠癌,于1969年1月30日午夜12时溘然长逝。弥留之际,李宗仁老泪纵横。他说,作为军人,他一生只流过两次泪,一次是母亲去世,这一次是对胡友松深情牵挂。婚后生活李宗仁先生去世后,胡友松女士靠自己的微薄工资养活自己,维持自己清贫的生活。然而,她对李宗仁先生生前的每一件生活用品都是十分爱护。因为,她知道丈夫的每一件用品都是珍贵的文物。就是在她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没想到去变卖这些东西。1969年到1982年间,胡友松女士先后将丈夫李宗仁的8万余元的私人存款和国家两次发放的13.7万余元生活费,全部上交国库。她还将李宗仁先生生前的16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捐赠给中国历史档案馆。
  1996年,胡友松又把收藏多年的李宗仁的60多件遗物捐赠给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其中有被文物部门鉴定为价值连城的原越南共产党主席胡志明所赠的重达45公斤的李宗仁半身青铜像,瑞士手表厂建厂百周年时赠送给各国首脑的金表和傅作义将军生前赠送给她的有“软黄金”之称的火狐标本等。
  与此同时,她表示不要国家任何照顾,完全能够自食其力,她自己节衣缩食,却不断把微薄的退休金捐献给希望小学;在抗洪救灾义卖活动中,她把自己的卖画所得5200元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人民,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李先生的爱国精神一直铭刻在我的心底,永不磨灭”。
  台儿庄百姓从来没有忘记过李宗仁,也在四处打听胡友松的下落。1996年8月,她被接到台儿庄参观考察,受到台儿庄有关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回到北京,她决定把李宗仁的遗物全部捐献给台儿庄人民。胡友松于1995年在北京广济寺皈依佛门,法号妙惠居士。
  胡友松生前一直居住在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当地政府为其安置的别墅内,2008年腊月29日查出患上直肠癌,正月十六日在枣庄市立医院进行手术治疗,11月4日病情恶化,11月18日住进山东德州庆云县海岛金山寺,11月25日去逝,终年69岁;胡友松一生简朴,没有后人。

同年(公元193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