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黄山市> 黄山人物

胡寄南

[公元1905年-1989年,中国现代心理学家]

胡寄南为[公元1905年-1989年,中国现代心理学家]

  胡寄南(1905--1989)教授,著名心理学家。祖籍安徽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生于上海。192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心理学系。193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暨南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央大学兼职教授,复旦大学教授兼生物系主任等职。
  建国后,先在复旦大学任职。1951年始,除一度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外,一直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为普通心理学博士点负责人和导师。此外,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上海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备组成员,上海市思维科学学会(筹)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国和上海气功科学研究会顾问,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顾问,上海市科协委员,《心理学报》编委、《心理科学通讯》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心理学卷》主编,《英汉大词典》心理学词目编译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普通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心理学实验室及条件反射实验室主任。
  贡献60余年来,胡寄南从事心理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在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等方面均有创见,造诣很深,逐渐形成一整套心理学基本理论体系。在华东师范大学,亲自设计创建心理实验室,收集、研读、翻译国外心理学科文献资料,为振兴中国心理科学,培养心理学人才,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成果及论著胡寄南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从学生时代起就热爱祖国,献身于心理科学事业。早在民国14年(1925)的“五卅”运动之时,就投身于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被选为复旦大学学生代表和上海学生联合会执行委员。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返国投身祖国心理科学事业。建国后,为探索中国心理学道路,反复钻研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对心理科学的指导意义,对苏联驻西方的心理学流派,采取实事求是和吸取其中合理部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加以研究,对心理学上的重大学术问题提出了如下新的观点和见解:⑴心理学是一门社会生物科学即人的科学,它既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⑵内省的自我分析法,乃是研究人的心理的基本方法;⑶人的社会性和生物性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人的心理变化发展的动力;⑷信息的本质是从物质到精神,又从精神到物质的转化物;⑸人的意识是在社会实践中发展起来,以思维和语言为核心的认识,迷人和意志的统一的心理活动;⑹个性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意识活动的动力组织系统等等。1987年被美国国际人际关系实验训练学会授予永久荣誉会员称号。
  胡寄南著作颇丰,学林出版社出版的《胡寄南心理学文选》,收集了他从1922年到1985年的主要著作;1989年修订再版,是中国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文献。此外,校译的书籍有,英国斯蒂芳·F·梅森的《自然科学史》、奥地利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西方心理学家文选》、《荣格分析心理学》、《阿林勒个人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10余部 相关院校:

复旦大学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