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惠州市> 惠城人物

黄焕秋

[公元1916年-2010年]

黄焕秋为[公元1916年-2010年]

  黄焕秋(1916-2010),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桥西人,黄焕秋于1916年出生于惠州黄氏教育世家,父亲为惠城知名老校长黄植桢,叔父黄植楠是国民党中将。
  黄焕秋广东省立第三中学(广东惠阳高级中学前身)毕业,他在中学读书时开始接受进步思想熏陶,向往革命。1933年9月就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育系,1935年12月积极投身“12·9”爱国-,参加中共领导的“突进社”,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在罗定和韶关(曲江)地区开展党建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到广州,从事文教-工作。1946年6月到香港参与筹办为党组织培养干部的达德学院,担任教员兼教务和党建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黄焕秋历任中共香港工委青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中共香港工委群委书记,中共华南分局青年妇女工作组组长、青委书记,参与华南地区青年运动领导工作;建国初期任青年团华南工作委员会书记兼华南团校校长等职。
  1953年8月起,黄焕秋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历任中山大学教务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顾问、中山大学校友会会长、中山大学校友总会名誉会长等职(1979年12月—1982年6月黄焕秋担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1979年12月—1982年8月任中山大学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1982年6月—1984年7月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1982年9月—1984年7月任中山大学校长;其间曾任暨南大学教务长、党委常委、副校长),1982年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1992年3月离休;离休后,黄焕秋同志仍然满腔热情地全力支持中山大学历届领导班子的工作,为中山大学的事业发展竭尽全力;2010年2月28日凌晨2时43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4岁;黄焕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2010年3月6日上午10时30分在广州市殡仪馆白云厅举行。
  人物贡献黄焕秋同志是华南地区青年团重建和青年工作的领导者之一、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为广东高等教育和青年工作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黄焕秋同志热爱教育、热爱中山大学、热爱师生员工,坚决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尤其注重爱护广大知识分子,黄焕秋同志为党的事业、为中山大学的教育事业奋斗一生,奉献一生。
  所获奖项黄焕秋退居二线后,仍任中山大学校友会会长,中山大学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社科联、省教育学会顾问等职。1998年12月获-成就奖,-成就奖是奖励长期在某一领域有特别成就者(奖金50万港币),首届-成就奖(中国地区)获奖者共5人,黄焕秋教授因对我国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成为获奖者中唯一的教育界人士。黄焕秋教授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六十余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资深改革者,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黄焕秋相关

中山大学校长(1982年9月至1984年6月)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