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北京> 通州区人物

滕大春

[公元1909年-2002年]

滕大春为[公元1909年-2002年]

  滕大春(1909~2002)北京通州人。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1947年赴美国留学,获科罗拉多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一直在河北大学任教,兼南开大学教授。1986年成为中国第一位外国教育史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外国教育”分支主编和《教育大辞典·外国教育史》分卷主编等。著有《今日美国教育》、《卢梭教育思想述评》、《美国教育史》等专著9部。
  主要译著有《德国教育史》、《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等,主编《外国古代教育史》、《外国近代教育史》、《外国教育通史》(共6卷)等多部著作。发表专题论文近80篇,出版个人教育文集《外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
  滕大春的主要学术观点。其一,根据世界学者的考古发掘和对苏美尔等文字的解读,认为古代东方国家教育不但堪与古代西方国家教育相媲美,而且是早于西方古国而发达的,因此,对于两河流域亚述和巴比伦的教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教育以及古代印度和西伯来的教育,在讲学和著述时都力加阐述,并把它们排列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之前;还对佛教和伊斯兰教教育深加探索,以破除以往仅以基督教教育为主体的狭隘性和片面性。其二,外国教育史实际上就是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历史,各国的教育从来不是绝缘体,而是混血儿,研究外国教育史,就要以各国教育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为主要线索来进行。其三,外国教育史的研究不应局限于学校教育,还应重视这些国家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演变,只有将外国的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一起来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地把握外国教育的发展进程。
  1987年后,滕大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外国教育史博士生上。1996年9月出席全国老教授协会会议。2002年12月16日逝世。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