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郭琎

[明]

郭琎为[明]

  郭琎(生卒不详)字时用,原名进。新安(今安新)人。明永乐元年(1403)以太学生资格任户部主事,以勤敏著称,历升福建、山东参政。五年(1407)进工部右侍郎,受命督修武当山宫观,从开工到竣工,没有干扰过百姓。十九年(1421)明成祖迁都北京,命他去江西安抚军民,考察官吏,次年始先后任吏部左、右侍郎。仁宗继位,命兼詹事府少詹事,更名琎。宣德元年(1426),吏部尚书蹇义年老,宣宗欲以郭琎代之,当时有威望的大臣杨士奇认为郭琎的能力和学识不足以当此重任,事遂中止。但第二年他还是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宣宗勉励他学习宋代大臣吕蒙正等人培养识拔人才的作风。当时外任官员任满,常有所属民人赴京都要求留任,中央政府即予晋级复任,郭琎认为应该认真查核,不能一有人挽留就加官晋级,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
  正统元年(1436),有人建议改变官吏由大臣举荐,统一由吏部选拔,郭琎不敢担其责,建议没有实行。正统六年(1441年),御史曹恭以灾异为借口,请求罢免不称职的官吏,郭琎及尚书吴中、侍郎李庸等20人被弹劾。郭琎等极力为自己辩护,受到英宗的责备,令退休。郭琎入仕早,没有能够研究学问,然而他天资聪颖,禀赋深厚,临事从容,喜怒不露于声色,精通官场事务。逝后朝廷封赠为“太常伯”,祀县乡贤祠。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