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怀化市> 溆浦人物

杜元载

[公元1904年-1975年,著名法学家、教育家]

杜元载为[公元1904年-1975年,著名法学家、教育家]

杜元载
  杜元载(1904—1975),字赓之,既是著名法学家、教育家,也是河南大学历史上第一任法学院院长。
  杜元载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一个农家。其家族虽是偏居农村,但家风淳厚。其父“见不善,则畏之如陷阱;小有失,辄惶恐不自容”。受家风影响,杜元载天性仁厚,刚毅木讷,又加上自幼聪明,“长益颖异”,深受父亲钟爱。1922年杜元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科第四班。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杜元载先是到湖南第二师范学校任教,后赴美国留学,相继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私立西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928年回国后,杜元载应河南中山大学校长邓萃英之邀,任河南中山大学法科教授兼法科主任。1930年河南大学法科改为法学院后,他成为河南大学历史上第一任法学院院长。在任河南大学法科主任、法学院院长期间,杜元载不仅知人善任,聘请名师出任该院法律、政治、经济系主任,同时还聘请河南省高等法院、开封地方法院等界名流充任教师,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此外,他还亲自制定课程,辅导青年教师教学,组织师生开展各类活动,为学生谋划出路,使法学院三个学系师生亲如一家。为培养师生学术研究能力,杜元载多方筹措经费,组织创办了《法学季刊》,使法学院师生有了属于自己的创作小园地。除在法学院任课并担任院长外,杜元载还在教育学系兼职授课。因其教育学生有方,时任教务主任的黄际遇力请他撰写《论文作法指导》,刊印分发全校各院系高年级学生研读,作为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参考。
  离开河南大学后,杜元载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南京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等校任教授、系科主任、教务长、院长等职。1949年杜元载携家眷去台湾,历任台湾-分类计划委员会主任秘书、考选部司长、司法行政部司长等职。1958年他出任台湾师范大学校长、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担任校长10年间,杜元载锐意改革,一方面延揽优秀师资到校任教,另一方面密切与国外名校的交流与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使台湾师范大学很快发展成为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大学。河南大学旅台校友会成立后,杜元载长期兼任校友会常务理事。
  杜元载虽出身法学界,但研究却不局限于法学,在教育学方面同样有卓越的成绩。其学术专著主要有《中国刑法研究》、《教育测验与统计》、《社会教育》、《杜威教育哲学》等,他散载于报章杂志的论著则有《教育家的泰戈尔》、《论梵蒂冈罗马教皇在国际法上之地位》、《从法律观点论志愿迁俘原则》、《今日中国青年努力方向》、《社会的科学研究》、《儒家学说与现代思潮》、《五十年来的中国教育》等。从这些论著不难看出其开阔的学术视野,以及作为学人的社会责任感。
  1975年3月20日,杜元载因病逝世,享年72岁。(河南大学供稿) 相关院校:
河南大学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