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霍山人物

杜起鹤

[公元1899年-1959年]

杜起鹤为[公元1899年-1959年]

  杜起鹤(1899—1959)字云卿,霍山县太平畈乡高山铺人。自14岁起,从其父杜复育学医,迄其殁,临床40余年,举凡安徽之霍山、金寨、岳西、太湖,湖北之英山、罗田、浠水,方圆500余里之崇山峻岭,穷乡僻壤,莫不留有杜起鹤救死扶伤之足迹;以其精湛之医术,高尚之医德,力起沉疴,愈人痼疾者,诚不可胜数。
  杜起鹤自幼好学,一生手不释卷,对于各种医著,上至《黄帝内经》、《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本草纲目》、《医宗金鉴》、《温病条辨》,下至各家之脉诀、汤头,无不熟读。然杜起鹤仅领其要旨,取其精华,在临床时从不墨守陈规,因袭照旧。曾云:“临诊如临阵,用药如用兵,许多患者虽同一病症,然体质有强弱,性别有男女,年龄有老幼,生活有好坏,居处有高山、平原之分,对于古人之著述,应变而通之,辨证施治,因人而异。”“运用之妙,在乎一心。”1951年秋,杜起鹤曾于霍山十八尖山中诊一老妇哮喘症。其家人云,已经10余位医生诊治,且出示服药处方厚寸许,皆顺气、化痰、润肺、平喘之剂,均未凑效,致老妇呼吸困难,坐卧不宁,不食已数日。杜起鹤于切诊后,令家人将老妇扶起,仔细望诊其面鼻、口舌、颈喉,发现其甲状腺肿甚大,乃高山水寒、缺碘所致,并且哮喘与甲状腺肿互为影响,于是复用前医所开之药,只加“海藻”二两,煎服后,老妇竟喘平起坐,索粥而食。1941年,杜起鹤在英山过路滩诊一徐姓妇女,其左膝旁患一肿毒,似柿子熟透一般,疼痛难忍。时阅五载,曾往武汉协和、大同等医院就诊无效。切其脉,浮小,濡而带涩,确诊为杨梅结毒。杜起鹤投以“五宝散”,配生地、土苓、黄柏、二花等熬膏同服,其中土苓每剂五斤,连服三剂,得愈。又,1942年,金寨长冲河一男子脱肛,其直肠外露8寸,亦由立煌县(今属金寨)诸医院不治而转回。杜起鹤诊后则以内服补剂配黄柏、薄荷、蚊蛤煎水熏洗,脱肛自缩。
  杜起鹤先生在学术上远承仲景、子和心法,近崇清人翟玉华“去其所害,而气血自生,借攻为补”之法,强调邪去正安,认症准,用药精,取效速。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陆军第四十八军驻扎于霍山西乡深沟铺。该军医疗条件极差,官兵慕杜氏名而来求医者,接踵而至。1941年春夏之交,痢疾流行,杜起鹤用自制药剂,治愈130余人,致该军军长苏祖馨将军亲率军医处长王学潜登门拜谒,并赠锦旗“阳春有脚”,以致谢忱。
  20世纪50年代初,太平畈乡痢疾流行,当时县政府报请上级防疫部门派员防治,没有效果,患者死亡相继。根据群众要求,牛永昌县长批准在县学习的杜起鹤前往防治。杜起鹤果敢用通里攻下之法,刚开始患者因不堪再泻而畏服,杜起鹤则苦口婆心劝服,晓之以“通因通用”之理,坚持看患者服到口,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将其症控制并扑灭。
  杜起鹤先生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沛然,不慕荣利,不喜张扬。凡人酬谢馈赠之锦旗木匾,从不悬挂。家住深山,交通闭塞,其时周围数百里不通公路。离家出诊,动辄三、五十里,皆须步行,却有求必应,即使昏夜,翻山越岭,攀藤附葛,也不推辞。解放前,皖西农村民生凋敝,贫困农民每有疾病无钱可治。杜起鹤先生如遇此,不仅不计诊费,往往还赠给药物,直至治愈。常对其子其徒曰:“医生应有割股之心。”又曰:“穷人吃药,富人给钱”,“以富济贫”,先生之心良苦矣。
  攻书之外,广涉诸子百家。其书法、文章、楹联、诗词等皆为同辈所称道。杜起鹤积毕生经验,编著的《云卿医案》四卷,可惜于文革中散失。
  杜起鹤晚年积极响应党中央中西医结合的号召,下功夫学习西医西药知识,并著有《针药歌诀》一书,作课徒之用,致其所亲授和再传弟子30余人,大多具有中西医结合之本领,奔走于鄂东、皖西山区,深得人民信赖。长子杜子才继其业,曾在医院当医生;次子杜国梁长于文,曾任芜湖日报。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