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保定市> 蠡县人物

董志坚

[公元1914年-1941年]

董志坚为[公元1914年-1941年]

  董志坚(1914~1941)原名祝玉璋。蠡县辛兴村人。1929年考入蠡县刘铭庄崇实高级小学校,1930年该校建立共产党支部,祝玉璋和部分同学在党支部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31年考入博野县北杨村四存中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祝玉璋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蠡县战地动员委员会,动员各阶层人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 出 、共赴国难。他以身作则,动员父亲祝文田把家里的余粮献给抗日民主政府,支援抗战。1939年2月,祝玉璋任县抗日民主政府财政科长。是年春,境内日伪军疯狂进行烧杀抢掠。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带头发展生产,厉行节约,支援抗战。是年夏,全县遭受特大水灾,他又带领全科人员深入农村,发动群众节衣缩食、克服困难、生产自救,并在全县各村实行合理负担,以减轻农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
  1940年2月,祝玉璋被任命为蠡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为便于工作,改名为董志坚。根据上级指示,结合县情,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发动群众挖交通沟,破坏日伪交通,粉碎日伪机械化兵团的“扫荡”;积极发展地方武装,加强县大队、区小队和游击组的建设;开展文化教育和党的宣传活动。是年9月,按照地委指示,开展“双周战役”,董志坚任总指挥。两周内,领导全县军民开展破路、挖沟、攻打据点、袭扰日伪军等活动21次。同年10月至次年2月,为支援西部山区抗战,他亲自布置、组织动员1500余名群众,在八路军三十三团的掩护下,向平汉铁路西运送粮食和土布,运粮大军每人身背60余斤粮食或布匹,通过多条-沟及平汉铁路,将物资运到唐县、完县(今顺平)一带。
  1941年2月20日,他从冀中行署开会回到县委驻地桑园村,为防日伪军袭击,县直各部门分散转移,当晚董志坚带领县政府人员到刘铭庄。次日拂晓,日伪军包围了刘铭庄,他和警卫员几次突围均未成功,日伪军愈打愈近,警卫员牺牲了,董志坚仍然顽强地抗击日伪军,日伪军几次冲上来都被他打退。日伪军喊话让他投降,他愤怒地回答:“我是共产党员,宁死不降!”仍奋力冲杀,身中数弹,英勇牺牲。为纪念董志坚的革命功绩,在他牺牲后辛兴村曾改名志坚村。
  来源: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