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衡阳市> 祁东人物

邹昆山

邹昆山为

  邹昆山•祁东渔鼓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邹昆山,出生于渔鼓世家,由于幼小在家受到渔鼓艺术的薰陶,他从小对这门艺术非常喜爱,父亲(渔鼓创始人:邹祖西)将这门民间艺术传授于他。他对渔鼓的唱腔、导白都认真地学习,掌握了传统的演唱风格,继承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本色。一腔一式都严格地按照家父的传授。早先的渔鼓是一人演唱,生、旦、丑、净于一身,一人多角的表演形式。渔鼓是一门说唱艺术,从中又有人物的表演,演员要有很深的功底,才能完成,为了学好这门艺术,他与很多前辈艺人同台演出,学习人家的长处,借用自己的祁剧表演,溶合于一体,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广大群众的接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表演风格。在渔鼓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社会发展,群众对艺术欣赏也有了变化,对单独唱渔鼓提出了要求,多几人在台上表演,能活跃人物与舞台效果,他大胆试行,在表演形式中,借用戏剧表演方法,男女对唱,这在一些感情戏上更能体现出来,观众更能分辩出剧中的人物,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大家喜欢这种形式,他又在演出中,大胆地借用各剧种的唱腔,如花鼓、黄梅、越剧、京剧、祁剧等等,在演出中插上一段,使渔鼓演唱中更丰富多彩,促使了渔鼓在近二十多年来迅速发展,在祁东、祁阳、邵阳、零陵周边地区影响很大,打开了广泛的市场。
  为了应市场需求,由八十年代的几十个人,发展到现在五百多人的队伍,对渔鼓的传承他深感责无旁贷,为使渔鼓发扬光大,只要来的,他都一招一式,一腔一板地,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其中他的两个徒弟,一男一女,王伟、周芳华两个都15——16岁拜师学艺,见他两个苗子好,严格地要求他们学好,手把手地传教,一句一腔地传授,几年功夫,在他们的努力刻苦学习下,现在年青艺人当中,可谓是领头雁。
  为了与时俱进,将党的富民政策及时传到群众中去,将政策内容临时编成渔鼓小段,插入演出中,这样使群众更容易接受,他积极配合县各单位做宣传工作,义务宣传,得到了很大的起色。
  他沉思着对渔鼓怎样发扬光大,更具影响力,在2000年他首次将祁东渔鼓与湖南金峰音像公司合作,拍摄成光碟,首次拍了四部:《乾隆皇帝下江南》、《三拜花堂》、《勾魂丹》、《马府逼婚》其拍摄中,自己唱主角,导演、编制、策划于一身,在长沙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将光碟面世,走向市场,当时轰动一时,只要那里放,就是一大群人在看,群众非常赞赏,碟销江南几省、国外。使渔鼓在曲坛上声誉鹤起。2002年省文化厅音像公司找他对祁东渔鼓进入第二次拍摄,四部剧本;《全家义》、《玉镯冤》、《抱子图》、《好丑媳妇》将祁东渔鼓推出湖南,走向全国。
  2007年中国曲协调察祁东渔鼓,他积极参与,协同政府部门搜集材料,2008年成功被中国曲协将祁东评为“中国曲艺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