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海南省> 乐东人物

陈世德

[公元1908年-1941年]

陈世德为[公元1908年-1941年]

  陈世德
  (1908—1941)
  陈世德,1908年出生于海南岛崖县五区莺歌海村(现属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镇)一个渔民家庭。父亲捕渔,母亲做小生意。他是长子,有胞弟陈世泽(曾参加革命,在中共感恩县委工作,被敌人杀害)。他9岁时,在本村小学读书。毕业后,由于家庭贫困,无法继续升学,只好辍学在家帮助父亲捕鱼。他自小生性耿直,好打抱不平。村中穷人家的孩子受欺凌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主持公道。因此,深受村中群众的称赞,在青年人中享有一定的威信。
  1928年, 县长王鸣亚利用盐税、渔税、船税等各种不合理的名目征税,剥削莺歌海人民群众,同时还勾结莺歌海的渔霸、渔栏,用大秤买入小秤卖出的手段来欺诈、0广大渔民,吸渔民的血汗,逼得渔民倾家荡产,背井离乡。他目睹这些悲惨的情景,胸中充满了愤怒,萌发了反抗封建官僚势力的压迫、剥削,和推翻黑暗社会不平等制度的念头。他发动村里的青年,组织建立“青年馆”(民间帮会组织),并联合陈文光组建“乐崇馆”,以青年为骨干,领导全村渔民奋起抗盐捐,向 县长王鸣亚和地方渔霸方永和、吴多堂展开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王鸣亚被渔民群众的抗捐斗争激得恼羞成怒,就派盐警镇压渔民。陈世德就组织村里的青年进行反击,最后把他们赶出莺歌海村,使抗捐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1929年,海南“四二二”事变发生后,为了保存革命火种,共产党人陈忠、王国栋、林克泽等人潜伏到莺歌海一带活动。陈世德和陈文光领导的渔民抗捐斗争,引起了党组织的关注。陈忠等人就派李永才(中共党员)去做他等青年的思想工作,把渔民抗盐捐斗争引导到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斗争上来。他在陈忠、李永才等共产党人的引导下,走上革命的征途。
  他遵照党组织的指示,领导“青年馆”的青年在群众中开展民主思想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觉悟。他还组织青年演剧团,演出《大义灭亲》、《孔雀东南飞》、《秋瑾殉国》、《蔡锷出京》等进步戏剧,把莺歌海渔民群众的抗捐斗争推向新的高潮。l930年夏,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春,他和陈文光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莺歌海地区组织建立了一支游击队,陈文光任队长,他任副队长。游击队成立不久,就抓到崖县国民党民团团长、奸商周德辉,并在陈垂斌的帮助下,处罚周德辉交出800块光洋,用其买了一批武器武装游击队。这事激怒了王鸣亚。一天夜里,王鸣亚派县大队长冯增全带兵到莺歌海与吴多堂、方永和的 民团—起围攻游击队。游击队奋起反击,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打响了莺歌海地区武装斗争的第一 。接着游击队在黄流、望楼港一带活动,有力地打击 势力。同时以金鸡岭为据点,在周边地区开展活动,在丹村组织农民群众成立“丹村农民协会”,组建农民赤卫队,打击当地的土豪劣绅,使丹村和佛罗一带的农民斗争得到广泛发展。同年秋,中共崖西区委成立,林克泽任书记,他为区委委员。
  1932年初,由于李立三错误路线的影响,中共陵崖县委开展反AB团的“肃反”运动,造成了陵崖地区各根据地内部的混乱,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l0月底,国民党陈汉光部队“围剿”陵崖地区各根据地,党组织遭受严重的破坏,红军被打散。
  为了避敌锋芒,保存革命力量,坚持长期武装斗争。l933年初,中共陵崖县委决定,由林豪、林诗跃等同志带领42名被打散的红军战士,到崖西地区会同陈文光、陈世德领导的莺歌海游击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崖西红五连)。陈文光任连长,他任副连长,林豪任指导员。红五连以尖峰岭的金鸡峰为根据地,频繁活动在尖峰岭、丹村港、莺歌海、望楼一带。首战丹村港,他带领战士们英勇杀敌,把来“围剿”的陈汉光部队一个营和王鸣亚的民团及莺歌海吴多堂的 民团打得落花流水,缴获了一批武器,大震红军军威。由于红五连的英勇善战和不断发展壮大,使敌人非常害怕。年底,国民党陈汉光部在王鸣亚民团的配合下,对红五连根据地和红色村庄进行大肆“清剿”,镇压革命力量。敌人严密-尖峰岭根据地的出入通道,隔绝了红军与群众的联系。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陵崖县委决定把红五连化整为零,撤出敌人的包围圈,分散到各村庄去,以各种职业为掩护,待机再起。陈世德和妻子周春姑突围后,到板桥镇做小生意,潜伏下来开展秘密活动。1935年底,他回望楼港进行秘密活动。1936年初,他被派到昌江新街听取中共南区特委传达“八一”宣言。不久,中共琼崖特委派刘秋菊、林茂松到崖县地区开展恢复党组织的工作,他们指示他迅速恢复崖西红五连,开展崖西地区的武装斗争,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做好准备。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暴发,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l938年,中共崖县委书记叶云夫来到莺歌海指导抗日工作,并指示他和李大和等人恢复莺歌海的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组织建立“青年抗日救亡会”、“妇女抗日协会”等群众性抗日团体,扩大抗日力量。l939年,中共崖县委决定在莺歌海、新村一带群众基础好的地区,建立自己的抗日武装队伍。县委派他和李大和到莺歌海和新村组建了两支抗日游击队。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和队伍不断地扩大,县委将两支游击队合编为莺歌海抗日游击中队,他任中队长。中队成立后,他主张联合陈曼夫、黎家亚,吴清云等3支抗日游击队,成立崖西地区抗日游击大队,共同抗日。l940年10月,他带领游击队攻打黄流日军司令部,在1000多当地群众的配合下,把日军打得昏头转向,龟缩在据点内不敢出来,直到敌人派大兵增援,我方军民才撤出战斗。接着他带领游击中队和其他几支抗日游击队一起,在黄流新荣村(木头园)的公路地段伏击日军巡逻队,当场击毙日军少将江波户及士兵数名,击毁军车2辆。这两次战斗,打出崖西地区军民团结抗日声威,也打破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谎言,使崖西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得到更大的发展。
  1940年秋,由于国民党崖县政府执行蒋介石消极抗日政策,使崖西地区的抗日形势发生新的变化。因此,中共崖县委指示陈世德和李大和等游击队的领导人,收缴陈曼夫中队的 械,用以武装自己的队伍。某日,他和李大和在响水游击队驻地,乘陈曼夫外出之机,缴下了陈曼夫中队的几十支 ,把这些 运回崖县委驻地梅山。中共崖县委重新把原来的抗日游击队改编为中队,他任中队长,孙珠江任副中队长,陈国风任指导员,后因陈国风未能到任,指导员由李大和兼任。这支队伍后来在抱善被国民党崖县县长陈鸣亚借整编补充给养之机吞并掉,他和一批人被扣押。
  “抱善事件”后,在党组织和各界民主人士及广大抗日民众的强烈 下,崖县国民党不得不释放他和李大和等被扣押的共产党人。他获释后,被党组织调到琼崖抗日独立纵队工作。不久,又调他到张开泰带领的三支队任十二中队长。1941年3月,琼纵三支队挺进到崖西一带作战,支队长张开泰派他先回崖县联系。他回到双沟(地名),等待崖县委的交通船来接回望楼港。由于县委的交通船迟到一天,他住在双沟的行踪被汉奸发现,并向日军报告,日军派兵包围了他的住地,他沉着应战,英勇拼杀,突围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来源:乐东县人民政府网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