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黄山市> 休宁人物

程家柽

[公元1874年-1914年,辛亥革命志士]

程家柽为[公元1874年-1914年,辛亥革命志士]

  程家柽(1874~1914年),字韵荪,又字豫荪、下斋。汊口人,辛亥革命志士。
  家柽生于书香世家,清末中秀才。19岁考入武昌两湖书院,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被选送至日本官费留学。在日本经郑可平介绍,与孙中山相识。他赞同孙中山的革命主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次年,他和戢翼翚、秦力山等人,先后成立励志社、恳亲会、青年会等组织,创办《译书汇编》、《国民报》等刊物,在我国留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和联络。
  光绪二十八年,在章太炎的倡导下,于四月二十六日发起召开支那-242周年纪念会,以纪念明朝灭亡为名,提出“勿忘郑成功”的号召,公开反对清政府统治。并在“拒俄”、“拒法”反帝-中,登坛演说,愤慨陈词,听众无不动容。光绪二十九年一度回国,先后到南京、合肥、武汉等地进行革命串联,策动武装起义。清廷发觉后,始以高官厚禄收买,继以“逆竖倡乱”的罪名,饬令两湖书院开除其学籍,取消他的官费留学资格,并悬赏通缉。在清廷高压之下,他再次东渡日本,继续追随孙中山协理工作。
  光绪三十一年,与宋教仁、田桐等,在东京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任长。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同年八月二十日,他参与约集各省革命志士70余人,在东京聚会,正式成立中国同盟会。他与黄兴、马君武等6人被公推起草会章。同时,《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更名为《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随后,他又被推选为同盟会外务科长。
  光绪三十二年回国后,他接受聘请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农科教授、邮传部主事等职,以此作掩护与清廷周旋。营救过胡瑛、张难先等革命党人。在此期间,并为《民报》筹集基金到处奔波。这时,清廷妄图以重金收买他,遭到拒绝。后又买通日本浪人袭击他,他险遭暗害。
  光绪三十三年,袁世凯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迭下手谕缉捕程家柽,他闻讯避往日本,袁仍不肯放过,暗遣刘麟尾追至日本图谋行刺。由于黄兴、宋教仁对刘麟晓明大义,才免罹难.在日本期间,他曾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被日警追捕的同盟会员张继,助其逃往法国。他身居日本,仍积极参与策动镇南关、河口等地的起义。
  宣统元年(1909年),袁世凯失势,他应陆军部之聘,回国任陆军教材,再次以合法身分从事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成功,清廷干将善耆、良弼、铁良等人,欲以万金收买日人刺杀程家柽,他得信潜往南京。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北迁,他任安徽省军政府高等顾问,同年往上海,与爱国诗人柳亚子交往甚密,加入了∠社》。
  民国2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暗杀宋教仁于上海车站。他擎起反袁旗帜,在其主办的《国风日报》上发表《袁世凯黄梁梦》一文,檄讨袁的阴谋和-行径。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与黄兴等-日本。他不顾个人安危,潜回北京与熊世贞等组织血团共谋反袁活动,不幸事泄被捕下狱。他虽身遭酷刑,仍坚贞不屈,在法庭上历数袁的种种罪行,弄得法官理屈词穷,匆忙宣判死刑。程家柽于民国3年9月23日英勇就义,时年40岁。北伐后,南京成立先烈祠,将其事迹及照片陈列其中,他的灵柩由胞弟程家鸣运回本县,墓葬今东临溪镇林竹村。1982年,休宁县人民政府重新立碑,供人凭吊瞻仰。
  
同年(公元187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4年)去世的名人: